三国时期东吴的黄道十二宫图,从何而来?

摘要:三国时期的黄道十二宫图像全部出现于吴地,而且最能表明其原始意义的一例出于广西贵港,这些黄道十二宫图像最可能从南方的海路而来。

敦煌莫高窟(巨蟹座)

正文:

人们将太阳一年中在恒星间的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黄道十二宫”即指分布在黄道南北各宽约8度的圈带内的十二个星区,实际上即是对黄道带的十二等分。

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家用动物和其他事物对其命名,表现为图像即为黄道十二宫图像。三国时期,吴地铜镜出现的一些图像,被确认为是黄道十二宫图像。

一、三国时期黄道十二宫图像

关于黄道十二宫图像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不迟于唐初。目前较为系统的黄道十二宫图像皆为唐代及以后的,如:河北宣化辽金墓壁画、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北邢台开元寺金代铁钟上皆有出现。

广西贵港出土的一面对凤镜(夔[kuí凤镜),此铜镜的纹饰与佛像夔凤镜一致,只是变形的四叶中未出现佛像,而为神兽,这是东汉至魏晋,特别是孙吴时期的典型镜类。

安徽东吴朱然墓中,出土的夔凤镜,整体造型、主要纹饰均与之基本一致。

广西出土的该枚铜镜为三国时期,镜缘内侧为16个半圆形组成的连弧纹带,每个圆弧中刻画一种图像,其中就有螃蟹和瓶子(罐子)的形象。

瓶子(罐子)的形象为长颈、大双耳,底部有一两头翘起的船形物托载,这显然不是汉晋时期中国所用的陶、瓷瓶、罐的形象。

而且,该镜的连弧纹中还出现了星象,其中螃蟹右侧,呈斗状的六颗星,星间有连线,这是汉代星象图中常见的二十八宿中的南斗六星。

辽金墓壁画(黄道十二宫彩绘图)

虽然无法辨认为何种星象,但此种形式,为汉代星象图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如果将龙、虎、凤、鸟看作四象的话,那么其上的星象就更为丰富了。

该铜镜的图像主要就是星象,而出现于星象之中的螃蟹和瓶子,除了为黄道十二宫中的巨蟹和宝瓶外,实在不能作出其他解释了。

二、黄道十二宫图像的传播

目前,国内外一致认为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公元前687年的2份名为《犁星》的天文学泥板文献,记载了三个天道,即神王恩利尔天道,天神安努天道和水神埃阿天道共71个星座和星体。

随之而来的就是以黄道十二宫星象图为基础的生辰占星术的出现。现存最早的此类文献仍出自两河流域,时代在公元前410年。

黄道十二宫及与其相关的占星术,在两河流域出现后,首先传播到希腊文明区域。在亚历山大征服巴比伦之后,一些占星师,如迦勒底人贝罗索斯,来到希腊,带来了关于黄道十二宫的知识。

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大批希腊雇佣军涌入埃及,他们为埃及带来了巴比伦黄道带的概念。一份约公元前250年的世俗体陶片上,列出了十二个黄道星座,这是目前关于古代埃及黄道带最早的文献证据。

开元寺金代铁钟(黄道十二宫)

尽管最早的黄道十二宫体系,出自古巴比伦,但其广泛传播到古代世界却是在希腊化时代随着占星术的传播而实现的,目前,所见这一时期的黄道十二宫图像,在罗马时期埃及的神庙和墓葬中最为丰富。

广西贵港出土铜镜的宝瓶图像之下,有一个两头翘起的船形物。我们知道,在诸世界古代文明中,使用类似神船托载星象,是埃及星象图中的常见表现方式。

埃及人不仅在人间需要用船运载人和货物,天空亦是宇宙海洋,神明在天上需依赖舟船前行。

广西铜镜上用神船托载的做法,可能来自埃及星象图的影响。不过,从传世文献和目前的认识来看,三国时期中国似乎尚未直接与埃及取得联系,所以这种影响更可能是间接的。

而且广西铜镜上的宝瓶(水瓶)形象确实也与埃及所见的形象并不一致,说明其在间接的传播过程中可能还掺入其他地区的一些文化因素。

伴随着黄道十二宫传播的西方占星术,是否也在此时来到中国?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论衡·命义篇》云:“天所施气,众星之气在其中矣。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

虽然,将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与星象联系起来的观念中国古已有之,但将个人命运与其出生时的星象相联系的念在中国古代还不多见,而这正是西方以黄道十二宫为基础的生辰占星术的最大特点。

夔[kuí凤镜(星座图)

三、黄道十二宫图像与佛教

三国时期,黄道十二宫图像的传入是否与西方占星术的传播有关,目前尚只能推测,但其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则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汉文献中关于黄道十二宫的最早记载,就是隋代的佛经《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可见,黄道十二宫图像的传入都与佛教的传播有关。

吴地在东汉时期,已有楚王英等人从事与佛教有关的活动,三国时期更有名僧支谦等在其地译经和传教,加之孙权等人的支持,成为早期佛教的重镇。而从考古材料来看,吴地也是汉晋时期早期佛像的流行地之一。黄道十二宫图像的传入即与当时该地的佛教传播背景有关。

另外,为何当时人只选择、吸收了巨蟹和宝瓶(水瓶)两种图像?这一方面可能与传播过程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本土传说中对这两种事物的神奇观念有关。汉晋时期的人们认为海中有体形巨大的蟹,并作为海外的奇闻异事屡屡称述。

二十八星宿图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云:“大蟹在海中。”晋郭璞注:“盖千里之蟹也。”

这种外来的巨蟹图像可能被当时人与传说中的海外巨蟹比附而接受,所以在许多佛像夔凤镜上它都是与各种神兽组合在一起的,显然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神兽了。而西来的金银瓶(当时称“胡瓶”)往往被视为一种宝物和瑞物,而得到珍视。

或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宝瓶(水瓶)被人们作为一种瑞物和神物刻画于各种神兽之间。虽然从广西贵港所出的铜镜来看,当时人最初是知道它们是星象的,但更多地是被用于各种神兽、神人(佛像)和祥瑞之间,淡化了它们的原始意义。

目前所见,三国时期的黄道十二宫图像全部出现于吴地,而且最能表明其原始意义的一例出于广西贵港。贵港位于今广西东南部,现为西部地区内河第一大港,是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门户。

黄道十二宫星座图

可见,这些黄道十二宫图像最可能从南方的海路而来。人们对其中与海中大蟹传说有关的巨蟹图像的选择,也可以作为其可能来自海路的旁证。

汉代南方的海路交通已经初具规模,三国时又有相当的发展。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夷洲,是众所周知的事件。

因此,三国时黄道十二宫图像,自海路南来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如前所述,黄道十二宫图像的传入是与佛教的传播相关的,这也就旁证了汉晋时期吴地的佛教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南方海路而来。

参考文献:

《中华大藏经》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三国志》

《梁书》

《太平御览》

《中国石窟》

《古小说钩沉》

《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