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杨朝明:让儒风在岁月长河里悠扬

日期: 来源:民进网收集编辑:民进网

在山东大学

有这样一位教授

他沉浸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中

他笔下尽情书写儒家文化的奥妙

有无数学子在他的著作中

寻到了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接下来,大山带你一起走近杨朝明教授

倾听他对儒家文化深切的爱

《论语·学而》中有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杨朝明看来,这句话里藏着理解中国社会的密码。中国人由家而国,由家庭伦理外推出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可以说,是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坚定文化立场,弘扬儒学精神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那么儒家文化就是它的主干。树干之所以又粗又壮,是因为它的根很深很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好好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为这棵文明之树培根固元,使之结出新的时代花果。”

当下,中西文化交流日渐深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传统的道德及情感和西方的商业文化在交流中会有矛盾产生,如何处理好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对此,杨朝明呼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我们应该站在财富之上思考财富至上,站在科技之上思考科技至上。过度强调利益,人的心灵就会受到侵蚀,进而导致种种问题的产生。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同时也要站稳中华文化立场,思考在社会管理和思想教育上如何把义和利统一起来,这一点非常关键。”

“当今世界之联系程度前所未有,我们应当知道,要想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找准文化的立足点,又要有开放的心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得以完善自己的学说;后来佛学传入,道教产生,儒释道三教之间也曾产生争论,它们在争论中不断发展。宋明时期的思想家们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儒学体系。惟有兼收并蓄,纳新吐故,方可丰富自身。”

杨朝明表示,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中国儒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回溯历史,则可传承省思;展望未来,则可让其臻于完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私欲,都有自然的属性,但是人不仅仅是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社会人。因此,“想怎么样”和“应该怎么样”,两者的关系不言而喻。一个君子,应当认清并站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不知礼,无以立”,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身价值。

世界要了解中国可以从孔子开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对此,杨朝明讲述了自己的心得:“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
杨朝明曾经说过:“孔子思想属于他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说‘属于那个时代’,是因为它是时代的产物,孔子站在当时历史的制高点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对过去的文化创造进行深刻的省思。说‘超越那个时代’,则是因为他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思考人类的根本问题,形成了以‘仁’‘礼’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辜鸿铭先生曾经将孔子的全部哲学和道德教诲归纳为“君子之学”。杨朝明对此深表认同,在他看来,《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出现多达107次,所以《论语》之学也可以说就是君子之学,也就是修身之学,与朱熹的“大人之学”异曲同工。无论是“君子”还是“大人”都是指德行高尚、践行仁义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担当,有毅力,才能引领社会前行。

儒学研究既要“登峰”,也要“落地”

经过多年学术深耕,杨朝明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他极其注重文献,凡所查究,必有出处,二重考据,无征不信。譬如学术界十分关心的《论语》成书问题,在地下新出材料问世之前,人们只能在既有传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理解,各逞其说。近些年来,定州八角廊汉墓竹简《论语》、郭店楚墓竹简、上博竹简以及其他相关儒家文献陆续出土,为这一问题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杨朝明根据新出竹书,提出了《论语》成于前428年至前400年的二十多年中,《论语》的纂辑应该是由子思主持完成,《论语》具有明显的“正实而切事”特征等三条关于《论语》问题的新见。

杨朝明说:“研究中国儒家文化和早期文明要想有突破,就必须对出土的材料有了解和掌握。从事文史研究,必须高度重视出土文献,体悟出土文献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传世古籍有限,如果没有新材料,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往往有局限性,我们今天发现了一些早期文献资料,看到了汉代以来前辈学者们不曾看到过的东西,弥补了有关研究中的空缺,这无疑是一件让人感到幸运、无比激动的事情。”

儒学研究既要“登峰”,也要“落地”。“登峰”就是要正本清源,讲清楚儒学的本质和精髓,把握中华文化真精神。“落地”就是要接地气,不能只做象牙塔中的学问,也要做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和推广者,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登峰”和“落地”是杨朝明一贯坚持的学术原则。

杨朝明也寄语青年,“应当对学术有一种敬畏,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向往”。杨朝明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父母一直教育他要尊重有文化的人,对读书要有向往。耳濡目染下,他自小便发蹈厉之志,读圣贤之书。“只要你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你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学者。无数可能都来源于你最初想要选择的那条路,知耻而后勇,心无旁骛。《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坚定志向,心不妄动,这样才可‘近道’。做学问也是这样,我们应当对学问保有敬畏之心,戒骄戒躁,才可厚积薄发。”

2022年6月,杨朝明作为特聘教授调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从孔子故里曲阜走入泉城济南,改变的是脚下的坐标,不变的是赓续孔孟之道的初心。他说,在这里能够和老师们、同学们一起研究儒学,思考中国文化,广博地交流学习,他感到非常安心和满足。静心钻研学术,在朝暮轮回中探寻儒学的真谛,与传统文化更贴近,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

杨朝明,1962年生,山东梁山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走进孔子》主编。专注于孔子和儒学的研究工作,在儒家文献与中国早期文明、儒家学术史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出版《鲁文化史》《周公事迹研究》《儒家文献与儒家学术研究》《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孔子家语〉综合研究》《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三代文化与儒学的形成》《国学通识课》等著作。

素材来源|山东大学报

文|王琰 范昭华

(来源:山东大学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

  • 癸卯年春季祭孔大典在尼山举行

  • 4月4日,由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主办的癸卯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在尼山举行,孔子第79代嫡孙孔垂长先生出席活动。上午九时,古老的尼山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在身着古代服饰的
  • 癸卯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

  • 4月4日,癸卯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海内外孔子后裔及各界嘉宾依次祭拜至圣先师孔子。 沙见龙 摄中新网山东曲阜4月4日电 (记者 沙见龙)“吉时到,请嘉宾整理衣冠
  • 文安:“清明祭孔”典礼缅怀圣哲先贤

  • 4月4日,由文安县文广旅局和文安县新镇中学共同主办的“清明祭孔”典礼在新镇中学孔子文化广场举行。在蒙蒙细雨中,新镇中学副校长王艳向全体师生宣读了《祭孔文》,新镇中学1800
  • 缅怀先师 寻根朝圣

  • 4月4日,春雨中的尼山孔庙更显庄严肃穆,伴随着雅乐悠扬,癸卯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此举行。上午九时,古老的尼山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导引下,肃立在尼山孔庙
  • 今年的胖圈或微博

  • 有人号称鄙视庸俗,其实只是痛恨活力。 CBD里的书店,可以点一杯咖啡,慢慢观赏各种妈妈的育儿方式。。圈内大佬翻云覆雨拿捏这个体系捞得满钵满罐者有之,已经上岸的学者专心做自己
  • “这些书,不是为你而写的”

  • 提起传统国学经典,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熟悉又陌生。《论语》《诗经》里的很多句子我们从上小学就开始背了,对文言文阅读的训练也始终穿插在我们的学生时代里。但是除了这些,传统经
  • 踏青赏花,璀璨夜游,遛娃来这儿就对了!

  • 还未察觉,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柳树发出新芽,桃花朵朵开放,趁阳光明媚,带娃儿来尼山圣境“过春天”吧!● 踏青赏花●尼山圣境一年四季皆有美景,每到春天,尼山圣境就被漫山遍野的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杨朝明:让儒风在岁月长河里悠扬

  • 在山东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他沉浸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中他笔下尽情书写儒家文化的奥妙有无数学子在他的著作中寻到了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接下来,大山带你一起走近杨朝明教授倾听
  • 2023年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

  • 记者4月5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经测算,2023年清明节假期(4月5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2.7%;预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5.20亿元,较去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9.1%。清明节假日期间,全国共有1495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