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地震冷知识,月球上也有“月震”

提起地震,除了“大陆漂移”、“板块断层”,你还知道哪些别人并不知道的冷知识?读读下面这些,立即高人一等。

1、月球上也有“月震”

你该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月球上,在1969年和1977年之间,地震仪在月球上每年可以捕捉到3000起月震。大多数月震是由撞向月球的巨大陨石造成的。

2、每年地球上至少发生百万起地震

据统计,大约每30秒就有一场地震发生,全年大约有至少百万次地震袭击地球。但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地震都是很弱的,连桌上的杯子都无法撼动。只有少量数百起地震能够引发震动。

3、震源浅的地震危害更大

地震烈度划分为12个等级,数字越大,烈度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离震中近的烈度高、破坏大。震源浅的地震因为不用长途跋涉,减少能量消耗,对震中影响大,辐射面小。

4、地震波的速度与火箭相仿

地震的波形有多种,其中,P波传播速度较快,大约6千米/秒,与火箭速度相仿,可一分钟从伦敦到巴黎。地震波的速度会受到所穿过的不同类型介质影响,在水中速度大幅降低。

5、地震波速度快并非破坏力大

从震源传来两种波形,P波和S波,P波震动相对较小,破坏性也小;S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携带能量大,是地震发生时造成破坏的主要元凶。

6、地震波也有“潜伏期”

一场破坏极性极大的地震的地震波能沿着地球表面运行,地震学家们研究了2010年智利地震和1960年袭击智利的那场最大的9.5级大地震的地震仪记录后总结出:一些面波在引发微震数小时前都曾在地球表面环绕了数圈!

7、地震自救的黄金12秒

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先于强震动12秒钟左右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这些临震异常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78%的地声出现在震前10分钟内,到临震十几秒时声响最大。据经验,临震时往往先听到“呼呼”声,接着是“轰轰”声,继而为“咚咚”闷雷声,之后地面开始振动。地光是地壳内喷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开头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等到,颜色以兰、黄、白居多。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保全了生命。

来源:科普中国网综合 

声明: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小编,每天分享一点冷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