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了黑洞,但你真的知道什么是黑洞吗?

想必大家已经被视觉中国刷屏了。

视觉中国说黑洞是他们拍摄的,使用需要版权。Excuse me?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视觉中国的网站里面,国徽国旗都是视觉中国的!

这件事直接炸开了锅,当天下午,视觉中国就被共青团官方微博 @共青团中央 直接点名:

不出意外,视觉中国道歉了:

那么,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黑洞,到底是什么呢?

黑洞不是洞,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Black hole)这个名词,是1968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惠勒在一个报告里面提出的。

黑洞怎么形成的?是不是觉得黑洞像甜甜圈?又或者是你家的蜂窝煤?

黑洞最初其实是一颗衰老的巨大的恒星,有资格成为黑洞的恒星,质量最少也要达到太阳的数十倍以上,恒星发热都是考的自身的能量,但能量也会有耗尽的一天。当能力不足之后,不能支撑本来庞大的外壳,内部就会开始收缩,最终就会成为一个无限大的奇点。然后黑洞还会圈出来一块地是属于自己的,然后因为自己刚刚出生所以会很饿,就会把周围的能量统统吃光,这样,黑洞就诞生了。

黑洞家族“成员”

  1. 原初黑洞:形成于大爆炸之后,大多数都非常小,质量较低的那些可能已经蒸发殆尽,质量较大的可能依然存在——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
  2. 恒星级黑洞:在大质量恒星的生命末期,最终会形成一颗黑洞。大多数恒星级黑洞的质量介于5到10个太阳质量之间,但有些则比太阳质量高出几十或上百倍。
  3. 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的质量要比太阳质量高出几百甚至数十亿倍,它们栖居在星系的中央。这些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依旧是天文学中最大的谜题之一。
  4. 中等质量黑洞:质量介于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之间。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一些可能的候选,但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们存在。

照片“冲洗”用了约两年

照片是2017年拍的,为什么现在才公布?

虽然黑洞看起来蛮大,但是地球距离黑洞太远了,大约有25000光年,也就是24亿亿公里。

数字太抽象,打个比方说就是相当于在地球用相机拍摄一只放在月球上的橙子。

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2017年4月,EHT项目启动。

EHT的“八只眼睛”位于美国、墨西哥、智利、法国、格陵兰岛和南极,这8个射电望远镜有单镜、也有望远镜阵列。它们向选定的目标撒出一条大网,捞回海量数据,勾勒出黑洞的模样。

EHT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VLBI) 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

此前,该项目宣布,用这一虚拟望远镜“拍照”的重点对象是两个黑洞,一个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另一个位于代号为M87的超巨椭圆星系中心。

此外,EHT项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达成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内的一些国内机构也参与了此次国际合作。

经历了漫长的数据分析,终于,EHT将在前两天公布了这一“突破性”的结果!

黑洞见到了,虽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看,但是终于见到了。内心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那就只能用表情包了!

表情包的力量代表了我们部分现代人的想法,那么,没照片以前,科幻家们怎么写的黑洞?

刘慈欣《三体》中,有个跳进自己创造的黑洞、既活着又在死去的科学家高way:

”程心看着废墟的黑暗深处那团幽幽蓝光,她现在知道那里可能有一个人,正在时间停滞的界面上永恒地坠落着。这样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的视角中他还活着,在他自己的世界他却已经死了……“

陈楸帆《春天的故事》*里,一个渔村的孩子从黑洞里窥见了遥远未来,他把这未来画下来,成了著名艺术家:

“我把黑洞朝向风雨中波涛汹涌的大海,全身顿时僵住了。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锈红色的钢铁巨兽,衔着五颜六色的铁皮箱子缓慢转动,尽管还隔着一段距离,积木般的箱子在空中摇晃着,那种体积与重量所带来的压迫感完全让人窒息......"

韩松的《星潮·建设者》写了通过黑洞化为高级生命形态的种族:

”他们蝉蜕了,羽化了,借助引力波,一跃越过奇点,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宇宙——那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宇宙,超越了一切想象,取代了黑洞的中心区域,从景观上看,它更接近于一段电影的预告片,令他们惊喜莫名,而他们终于变成了标准的亚粒子文明旅行者,从此无休无止地走下去……“

靓灵的《珞珈》写道:实验室事故制造了一个黑洞,为了配平质量,勤杂工老王自己跳了进去,在异度空间里回望自己的一生:

”这片亮海让他想起了多年前和老婆孩子一起坐在汉口江滩的那个夏夜,晚风带走燥热,江水就在他面前横过,所有凌凌的波光都向着左手边缓缓移动,那是无数水滴汇成的、从很远的地方流下来的长江。“

黑洞现已现身,那些美好的幻想都变成了曾经,但谁又知道黑洞在2019年的样子呢?毕竟现在这张照片的年头太远了,已经有5500万光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