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又发一颗,北斗二号不用了?伽利略被坑事件是怎么回事?

2019年6月25日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十一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二十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

目前我们使用的北斗导航是北斗三号系统,那么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是什么情况呢?

20世纪后期,结合国情,我国制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2000年年底,发射2颗北斗一号卫星,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即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第二阶段,2007年-2012年,发射14颗北斗二号卫星(后续还发射多颗备用卫星),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第三阶段,2017-2020年,发射30余颗北斗三号卫星(到2019年6月实际发射21颗),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即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一号

北斗一号是指,是北斗的第一代试验用系统,由三颗定位卫星(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份卫星)组成。提供的定位服务校准精度为20米,未校准精度100米,无测速功能。该系统服务范围覆盖我国。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卫星的寿命到期后,目前系统已停止工作。

北斗二号

“北斗二号”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快速定位,为亚太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6米与GPS民用定位精度相当;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GPS无此功能);精密授时,精度达20纳秒。

北斗二号从2007年第一次发射起到2011年底正式商用,以惊人的“中国速度”建成区域导航系统,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

目前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协同为用户提供服务,预计2020年后停止服务。

北斗三号

“北斗三号”系统,2017年11,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一和第二颗组网卫星,至此,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大幕。与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卫星性能更优定位精度2.5至5米,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更好,同时也兼容北斗二号系统;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SBAS)及搜索救援服务(SAR)。同时,还采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

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了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中圆轨道卫星,因小巧灵活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被称为“吉星”)和2颗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被称为“爱星”),此次发射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二颗“爱星”。“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着,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不停地画着波浪线,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时时刻刻“高照”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

二号三号的接力棒

2018年12月,北斗二号的多个卫星已经达到其生命周期的終点段,如GEO-4卫星生命期已经到寿,北斗二号系统服务性能有所下降,北斗三号系统开始提供初始服务;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北斗二号与三号系统共同提供服务;2020年10月以后,除开四颗备份星外,北斗二号卫星全部到寿,北斗三号卫星星座提供完全服务。

为支撑北斗二号终端的性能稳定,2018年还发射了1颗北斗二号卫星补充退役卫星。

北斗和伽利略的那点事

中国的北斗和欧洲主导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的故事可以用“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来演义。

2003年,中国承诺投资2.7亿美元参加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项目开发。但2005年后所有“伽利略”项目的重大决策中国都被排除在外,理由是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2007年更被欧洲“扫地出门”!

伽利略事件的被坑,大大激发了我国独立自主建设导航系统的决心。于是中国迅速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2007年底北斗二号开始发射组网。到2009年,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项目远远落后于原先计划,甚至未将一颗卫星发射升空。2010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频段正式采用与欧洲“伽利略”卫星一样的PRS频段,由于PRS频段采取“先用先得”的规则,中国后发先至发射大量北斗卫星,比伽利略提前组网,实质上已经抢占了欧洲伽利略卫星的几个重要频段。后经过八年的多次协商,2015年伽利略和北斗最终决定共用频率。也就是说,欧洲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被迫使用和中国北斗系统一样的频段,而安全性将和中国北斗系统捆绑在一起,因为频段重叠不会妨碍各自系统的用户获取服务。但重叠问题将导致他国对中国的导航定位卫星实施特定频段干扰时欧洲伽利略卫星也将受到牵连。

有关频率问题,美国用的GPS频率是目前最好的,用最小的功率地面上就能收到,第二个是俄罗斯的,第三个是我国现在用的,导航卫星的频率好坏主要是看频率在大气的衰竭程度,衰减少用电就少,可以减少卫星的功率和增加寿命。

从伽利略被坑事件中我们发现看到一个反复发生的事情,凡是欧美对中国封锁的技术领域,我们都会从零研发,并迎头赶上。这次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我们的科技封锁只会让我们下定决心在芯片、系统方面不等不靠早日打破美国的垄断与讹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