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古老黑洞可以揭开宇宙诞生的奥秘

科学探索从未停歇。就在你觉着科学家们会发现最古老的化石、动物或行星的时候,一支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发现了比这些事物都更古老的黑洞。时至今日,这个最古老黑洞的发现仍令人印象深刻:它于大爆炸之后的几百万年内形成,而不是几十亿年。因此,根据这个最古老的黑洞,我们可以了解早期宇宙形成时的情况。

迷雾重重

大约138亿年前,我们的宇宙以一个奇点的形式存在。奇点是一个重力和密度都无穷大的点。在这个点,所有的物理规律都会失效(在奇点之前发生的事情还有待讨论)。然后,在万亿分之一秒内,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奇点发生了爆炸,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膨胀了无数倍,这就是我们所知的大爆炸。

早期宇宙和当今的宇宙大不相同。它更像是一锅高密度的等离子汤,充斥着各种亚原子粒子,包括从自由电子中散射出来的光子。起初,宇宙里的温度很高,以至于原子无法聚集成形,但最终温度还是冷却了下来,足以形成被电离或失去一个电子的氢原子(最终会变成氦原子)。这些氢原子可以吸收电子变成电中性,从而可以使光在宇宙中第一次自由传播(这也创造了我们所知的宇宙微波背景)。但这种自由传播是短暂的,因为中性原子最终会形成吸收光线的“宇宙迷雾”,这标志着科学家们所说的早起宇宙黑暗时期的开始。

即使最早的恒星已经开始形成,这种迷雾仍然会掩盖他们的光芒,让宇宙一直处于黑暗之中。最终,在大爆炸后大约4亿年 ,宇宙中有了足够多的年轻恒星和类星体——从黑洞中喷射出来的明亮光线——来产生足够的紫外线,在一次被称为“再电离”的事件中,再次剥离这些原子的电子。“再电离”过程会逐渐驱散迷雾,使宇宙重新回到黑暗时期以前的充满光亮的时代。但与之前的时期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光不仅仅是大爆炸留下的残余物,它还由新一代的恒星持续不断地产生。在大爆炸10亿年后的再电离阶段末期,宇宙中的迷雾完全消失,宇宙也从不透明变成了透明状态。宇宙,让光明再一次出现!

宇宙图景中的漏洞

上述是天文学家认为的在早期宇宙中发生的事情的要点。但是这种想法仍有很多漏洞。因为我们不知道第一批恒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以及究竟是哪些光源导致了再电离的发生,以及为什么会导致再电离。

幸亏我们有物理定律,它可以使我们追溯过去。你所看到的天空中的物体并不是它们现在的样子,而是当光开始向你传播时它们所处的状态。太阳光需要8分钟才能从光源抵达人眼,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实际上是8分钟前的太阳。比邻星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距离我们大约4光年,所以我们看到的比邻星是它四年前的景象。我们的宇宙的年龄大约130多亿岁,所以如果我们能奇迹般地看到130亿年以外的东西,我们就能看到宇宙本身的起源。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古老黑洞的发现具有如此的开创性。根据它的距离,我们知道它在大爆炸后6.9亿年形成,正好就在再电离时期的中期。事实上,这个黑洞和它的类星体周围的气体都是半中性、半电离的,正如我们对那个时期的推断一样。然而,这个黑洞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它的质量是太阳的7.8亿倍。但按理来说它应该没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到如此巨大,所以科学家们也在为这个现象的成因而困惑。一个可能的理论是,正是因为早期宇宙中的云坍缩才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黑洞。

新的技术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探索着宇宙。由天文学家爱德华多·巴纳多斯(Eduardo Bañados)领导的研究人员希望发现更多这样的黑洞和类星体,以期解决由这一发现带来的新难题。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Ashley Hamer- curiosity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