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当了58年村医,他为困难病人免除40多万元医药费

日期: 来源:直播日照收集编辑:直播日照

原标题:“乡亲们身体健康,我就踏实!”(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戚凤亭在卫生所给患者把脉

戚凤亭(右一)在给困难老人体检

以上图片均为周鑫摄

人物小传

戚凤亭:1948年生,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杨店村人。他扎根乡村,行医58年,免除困难群体医药费40余万元,曾荣获“山东省优秀乡村医生”“菏泽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高温酷暑的一天,大地被晒得滚烫。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杨店社区卫生所里,泛黄的吊扇铆着劲吹着,排队看病的村民挤满了屋子……

屋子正中,摆着一张桌,一位“白大褂”正给患者把脉问诊。只见他鼻梁架着眼镜,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他便是戚凤亭,今年75岁,一听岁数,在场人无不惊呼:这精神头,可不像古稀老人。

戚凤亭总是笑眯眯的,话不多,很随和。他当乡村医生58年,免除困难群体医药费40余万元,他经常说:“乡亲们身体健康,我就踏实!”

“长大了一定要做医生,与疾病做斗争”

戚凤亭在家里排行老大。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推着手推车,推着弟弟四处奔走。

长大一点,戚凤亭才知道,原来弟弟罹患小儿麻痹症,一直无法医治。但是,父亲不放弃,四处求医。这件事深深印在戚凤亭的记忆深处,一颗种子逐渐在心中萌芽:“长大了一定要做医生,与疾病做斗争。”

初中毕业,戚凤亭考取了定陶县卫校。他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毕业时,本能留在县城工作,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农村更需要我”。

1965年,戚凤亭回到老家杨店村。以前,村里没有村医,乡亲们若生病了,需步行5公里,到县城看病。因为看病不方便,村民遇到头疼脑热的小病就扛一扛,实在扛不住,才去医院。

这回,听闻戚凤亭要回村给乡亲们看病,大伙特别高兴。村里特意腾出三间土房,作为村卫生室,周边的乡亲们纷纷前来帮忙收拾房子。

在这三间土房里,戚凤亭设置了诊疗室、医药室等。他背着药箱,迈开双腿,跋涉乡间,上门给村民看病;周边5个自然村,3600多人,戚凤亭24小时待诊,很多天几乎没休息过。

在看病的过程中,戚凤亭发现:中医在治病、调理、预防等方面有显著疗效;他潜心钻研,学习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逐渐地,戚凤亭医术好在当地传开了。县里相关部门想调戚凤亭到县医院工作,但戚凤亭不同意:“我如果离开了,乡亲们看病怎么办?”

2007年,戚凤亭筹资30多万元建设了现在的卫生室,治疗室、观察室、输液室、药房一应俱全。这是定陶首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不少周边的村民也前来看病。

“这些年,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相关部门还给基本公共卫生补贴、基本药物补贴。”戚凤亭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能有这么好的条件,我很满足!”

“救人如救火,我是党员,倒贴钱咱也得干”

“咚咚咚——咚咚咚——”

有一年下大雨,夜已深,戚凤亭家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由于戚凤亭常年坚持夜间出诊,敲门声一响,他马上就醒了,赶紧从床上起来……

打开房门,来人一边大口喘着气一边说,有个邻居发生了抽搐,情况很危急!患者是李老汉的老伴儿,儿女都在外地,李老汉外出工作,家中仅剩她一人。戚凤亭立即背起药箱,披上雨衣,骑上自行车冲了出去……

那一夜大雨倾盆,耳边响着“哗哗”的雨声,戚凤亭埋头骑车,土路泥泞,骑车格外吃力……赶到后,戚凤亭为老太太做了仔细的检查,但病情太严重,必须马上送去医院,再晚后果不堪设想!他来不及犹豫,将患者扶上自行车,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道路,把老太太送到了医院,最终得到及时救治;此后,戚凤亭定期上门为老两口检查身体,从不收费。

戚凤亭为村民看病有个规矩:先看病,后收钱;没有钱,就不收钱。对于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军属,戚凤亭不仅上门去为他们看病,还一律免费。

在杨店社区卫生所二楼,屋子里都是药材。在一个角落里,堆满了成捆的单据。这是啥?记者有些好奇。戚凤亭打开一卷,仔细看,竟然是厚厚的一沓未结清的处方单。粗略估计,这些处方单的数额达40多万元,都是为困难群众免除的医药费。

87岁的李德忠就住在戚凤亭屋后,早年间受过伤,腿脚不好,下不了地,住院治疗后仍不见好,还花了不少钱。返回村里后,戚凤亭天天上门为李德忠打针、针灸,慢慢地,李德忠竟能短暂站立了。“只要有需要,戚大夫冒着风雨也会来,这些年多亏了他!”李德忠感动地说。

当村医这么多年,戚凤亭没攒下什么钱。早年间,他出诊一次只收几块钱甚至几毛钱,再免了医药费,卫生室尚且举步维艰,更别提贴补家用。家里活计全靠妻子邵玉芝,她勤劳朴实,种着七八亩地,维持着家里的生活。

每年,邵玉芝从地里收了粮卖了钱,戚凤亭就会来念叨:“老李的病治好啦,老王的情况不太好,还得再恢复恢复”。邵玉芝知道,他是来打这笔钱的主意了。

“咱家也没啥钱,贴补了卫生室,咱们的生活怎么办?”邵玉芝不解:戚凤亭咋就不替家里考虑呢。

虽然埋怨,但邵玉芝知道,为了给村民看病,戚凤亭吃过不少苦,甚至还受过伤。有一年下大雪,夜间出诊,戚凤亭心急如焚,一不小心脚下打了滑,竟连人带车掉入深沟。等到回家,才发现腿上划了一道长口子,邵玉芝看了心疼得直抹泪。

在村里,只要村民有需要,无论严寒酷暑,他都毫不犹豫地上门看病,从不喊苦喊累。

眼下,戚凤亭还想把家里的钱也补贴卫生室,邵玉芝自然委屈。“有钱谁愿意欠账,救人如救火,我是党员,倒贴钱咱也得干!”戚凤亭急得直跺脚。

邵玉芝拗不过,只得依着丈夫。日子久了,邵玉芝看着戚凤亭提到的乡亲们身体逐渐好转,心里也是暖暖的。

每年,戚凤亭都会收到不少村民送的锦旗,累计几百面,荣誉证书装了满满3个袋子,但他不看重这些荣誉,他说:“只要大伙身体好,我宁愿什么荣誉都不要!”

“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就继续干下去”

一直以来,戚凤亭有一桩心事: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以后谁来接手这个乡村卫生所,谁来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从小耳濡目染,大儿子戚红伟也学了医,毕业时本可以到大医院工作,但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他动了回乡的心思。

戚红伟说,“小时候不理解,家里生活已经很拮据,父亲为啥还要免费给村民看病?如今,自己学了医,才深深地理解了父亲。”

但是,大医院条件好,更有前途,戚红伟犹豫了。戚凤亭看透了儿子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咱学医为啥?不就是治病救人吗?无论在哪,都能干成事!村里缺大夫,你就回来吧。”

父亲一席话,让戚红伟感触很深……后来,他带着妻子回到杨店社区卫生所,干起了村医,如今也已年过半百。“俺爸看病,废寝忘食,他觉得为乡亲们看病是最重要的事,我要以他为榜样,把这个事业继续干下去。”戚红伟说。

在戚红伟的带动下,陆续有医生加入乡村医生队伍。2003年,戚凤亭的外甥学医毕业后,也回到卫生所。现在,杨店社区卫生所共有4名医生,最年轻的44岁。

有人手了,戚凤亭也闲不住,“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就继续干下去。”

记者手记

平凡的坚守动人心

背着药箱,翻山越岭为乡亲们看病,把一辈子奉献给乡村,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军属免除医药费约40余万元。他医术高、医德好、有耐心,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甘心坚守基层。在他的努力下,周边的村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同时他也收获了乡亲们的信任。

平凡的坚守总能触动人心。乡村医生是提升我国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正因为有像戚凤亭这样一直扎根乡村、做村民健康守护人的村医,村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才有了基础。人生处处是舞台,专注做好一件事,在平凡中也能谱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相关阅读

  • 党建引领“志愿红” 注入乡村新活力

  •   记 者 郑丽敏  通讯员 黄梦梦   日前,鹤浦镇党委、“一站双中心”组织多方志愿力量,走进小百丈村文化礼堂,通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人文关怀,提升村民幸福感。
  • “村网共建”群众少跑腿 延伸服务用电更放心

  • “我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造成夜间出行不便,请过来看一下?”8月10日上午,绍兴诸暨市杜黄新村“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电力网络员收到了村民在杜黄新村网格工作交流群里发来的
  • 驻村干部程高强 冲锋在前显担当

  • “这里的道路要再平整平整,不然影响老人出行。”8月18日,赤城县交通局驻后城镇董家沟村第一书记程高强脚步匆匆,和村“两委”党员干部穿梭在村内的各个角落,入户排查走访群众受
  • 咱村有了“服务综合体”!

  • 辛集市旧城镇田庄村村民王露露说:“前两天在村儿里过了个十字路口,看见一个综合体,取了五百块日常零花钱,挺方便的,以前还得跑好几公里去网点。”王露露取钱的地方是旧城镇和辛
  • 福泉:小辣椒 大收益 助农增收添动力

  • 连日来,福泉市凤山镇金凤坝区600余亩辣椒迎来丰收,农户们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装运,田间地头奏响增收“椒”响曲。金凤坝区辣椒种植基地今年,福泉市种植辣椒10.26万亩,产量可达
  • 180盏路灯“点亮”村民回家路

  • “有了新路灯,全村亮堂堂,晚上再也不用‘摸黑’回家了。”22日,随着夜幕降临,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港西村180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一村民高兴地说。  “没有路灯,走夜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当了58年村医,他为困难病人免除40多万元医药费

  • 原标题:“乡亲们身体健康,我就踏实!”(讲述·一辈子一件事)戚凤亭在卫生所给患者把脉戚凤亭(右一)在给困难老人体检以上图片均为周鑫摄人物小传戚凤亭:1948年生,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杜
  • 财税政策加力支持稳就业

  •   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6亿元,比2022年增加50亿元,增长8%,支持各地落实包括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在内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 竟然有饮食能把“炎症”吃回去?专家:是真的

  • “抗炎饮食,你最爱吃哪个?”“抗炎,日常生活一定要多吃一点这样的食物。”最近一段时间,一种看上去就很吸睛的“抗炎美食”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竟然有饮食能把“炎症”吃回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