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关键。
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从哪里来?人才来了怎么用?又如何留住人才?武威市下足了功夫——
从搭建平台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到依托项目用好人才、培养人才,再到出台政策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武威市不断激活医疗卫生人才活力,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书写了一份高分民生答卷。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创新人才管理、服务、激励机制,坚持“育才”和“引才”双轮驱动,着力留住人才,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业务优良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全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点面结合、协同发展、重点突出的良性态势,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强化措施 凝心聚才
“武威厚爱人才,武威肿瘤医院渴望人才、重用人才。”武威肿瘤医院马霄云,2013年从兰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少医院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她却选择来到武威,成为武威肿瘤医院的一名医生。
医院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武威市认真履行党管人才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下放引才权限,实行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让各类各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全市各医院主动作为,吸引人才、关爱人才、服务人才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
武威市人民医院柔性引进张文芳、周永宁等高层次专家人才3名,相继成立名医工作室6个,评选市级领军人才8名;指导申报省内外重大课题,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成功开展了3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标志着我市眼科诊疗、手术技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武威肿瘤医院通过集中引才、“一事一议”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551人,柔性引进台湾长庚医院著名放疗物理师吴嘉明、任益民教授驻院工作,引进甘肃省政府参事、一级主任医师米登海教授,甘肃省名中医赵明芳以及曹慧莲、李世功等著名专家来院工作。在各位专家带动下,全院各类科研项目增长145%,科研经费投入达1200万元,增长104%,发表论文被SCI收录45篇。
武威市中医医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综合业务素质,完善人才引进体制;积极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及师承教育工作,将引进人才确定为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严格按照《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方案》要求进行培养。
……
近两年来,全市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急需紧缺人才32人,面向基层专项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38人,农村免费订单定向培养本科医学生69名,招录助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12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43名,人才总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紧扣需求 提质育才
9月4日,中国碳离子治疗系统临床应用国际培训班在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开班,国内外多名重离子治疗领域专家学者受邀就重离子治疗技术进行深度培训。
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来院开办讲座、指导业务,分批次选拔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医生外出学习,武威肿瘤医院“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常态。
医学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放眼全市,各医院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持续推进高层次医疗人才培养,实施“名医”培养工程,加强对医学领军人才、医学学科带头人、医学后备人才的储备,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才扎根医院,努力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积极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暨知识更新工程,先后选派754人赴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深造,鼓励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注重青年人才临床能力培养,高标准举办新进人才岗前培训,为人才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工作基础;在工作中,按照“一人一策”的培养模式,由各学科专业骨干“一对一”帮带青年人才,帮助提升能力、增长才干。持续深化地校合作,武威肿瘤医院与兰州大学联合开办1个研究生班、2个本科班,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理论素养;依托实施“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武威市恶性肿瘤防控模式示范区”等国家科技项目,培养业务骨干580多名。
优化服务 真情留才
吸引了人才、聚集了人才之后,更要用好人才、培养人才,最终实现激励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真正成为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多年以来,武威市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人才政策支持。
——突出正确用人导向。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职称方面优先晋升聘用;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四唯”倾向;探索推行竞聘上岗,医护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进一步激发,医院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突出发展环境留才。为医护人员配套建设高标准公寓、食堂和健身房,积极为人才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结合人才专业特长,个性化安排工作岗位;注重事业留才,建成省级重点学科9个,市级重点学科24个;建成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等重点人才聚集平台,为各类人才充分实现价值打造广阔舞台。
——突出用情用力拴心。全面落实政府津贴、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为54名专家人才解决家属调动、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工作量、成本核算、KPI和医保结余核算为基础的多维度、全方位的绩效考核体系,设立岗位津贴、生活补贴、科研津贴等项目,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知识、技术、劳务价值,市直4家医院绩效工资总量达到改革之前2倍左右。
人才的密度和广度,决定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高度。不断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努力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健康武威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威市卫生健康事业扬帆起航,走在蓬勃发展的阳光路上。
新武威记者韩筱蓓 通讯员陈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