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山沟沟里有个“摆渡人”,撑起山里娃儿的求学路

日期: 来源:极目新闻收集编辑: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陈建波 黄雪娇

实习生 张崤睛

视频剪辑 狄鑫

 

从教38年,他扎根山区教学点,为了学生的安全,他长期坚持去码头接送学生;面对师资紧张,他主动承担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一切从零开始;他四处寻求援助,帮扶贫困生,无论条件再艰苦,没有让山村里的娃儿失去希望。他就是襄阳市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教学点教师谭承斌。

他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湖北好人”“襄阳百杰·师德楷模”“襄阳市劳模”等多项荣誉。

爬山过河接力送学

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一湾河水,一艘小船,150米宽的水面,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间,谭承斌带着学生在此往返上万次……

1985年,17岁的谭承斌毕业后,来到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成为一名教师。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当初学校1—4年级的41名学生,都来自二三十里外的沟沟岔岔。最远的要坐一个小时的船。还要走两三小时的山路才能到校。”谭承斌回忆。

像这样的“麻雀小学”本该撤并整合,作为教学点负责人的谭承斌,也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但他想到,撤并后更遥远的上学路,将使学生上下学更不安全,山区教育也更加艰难。

谭承斌毅然立下“军令状”:“只要我还在,就决不让一个山区孩子失学!”为保证学生安全,2000年谭承斌创新提出“三方三程一线”接送办法——学校护送一程、摆渡员转接一程、家长接送一程的联动交接机制。每周他都亲自带老师在白水峪两岸码头接送学生,保障了学生安全“无缝对接”。这一送便是20年,从此,孩子安全了,家长放心了。

为了让山区孩子不流失,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山山水水清晰印证了谭承斌和老师们家访的足迹与身影。2013年的冬天,谭承斌和4名老师结伴去走访学生,第二天傍晚,天开始下雪。雪越下越大,他和同行走访的老师被困在山上又冻又饿,只得在村民家凑合一晚,直到几天后天放晴,他和同行的老师才每人拿着根木棍边探路边下山,一路上无数次滑倒跌倒,回到学校时手脚都是青一块紫一块,不知是冻伤还是摔伤……

2020年,政府解决了孩子们上学远的难题。经过异地搬迁,目前11名在籍学生搬到学校附近,孩子们平时吃住都能在学校解决了。

一科都不能落

自学英语当起“全能”教师

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谭承斌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语文、数学、科学,他样样“精通”。

2010年,学校唯一的英语老师患脑瘤病休,以学校的条件协调老师解决燃眉之急不太可能,谭承斌和大学读英语专业的大女儿商量,每天晚上利用网络跟女儿学英语,然后现学现卖教给学生。每天45分钟的英语课,他头一天晚上就要用视频向女儿学两个多小时。

暑假他买了复读机、磁带,配了教材,俨然成为女儿的正式学生,父女俩经过一个暑期的努力,秋季开学后谭承斌英语教学水平从“张口结舌”到“流利纯正”,寂静的山村,又传来了朗朗的英语读书声。再后来,学校迎来了年轻的专职英语老师。

谭承斌结合农村课改探索出的一套“三变”工作法,即把课改内容变活、教法变实、问题变小。在谭承斌的引领下老师们学会主动反思教法,钻研课改,形成一股比学习、比进步、比成绩、比奉献的新风尚,把这所教学质量薄弱的乡村小学变成了全镇名列前茅。学校教学还用上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白水峪小学成为全县最靓丽的山村小学。

山里孩子平时喜欢上山找菌、下河摸鱼。谭承斌又在思索,如何抓学生做人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山里娃”长见识。女儿成了“前卫”知识的“搬运工”,老师把城市交通、设施、建筑、环境、文化纳入教学的特殊内容,构建山区校本课程特色,哪怕学生听得吃力,老师还是一直讲下去。

每年寒暑假,每名学生会拿着一份《在家表现情况表》,内容包括父母回家主动开门、倒开水、端洗脸水;家里来了客人礼貌称呼、拿烟、倒水;帮妈妈做饭、择菜、扫地……新学期开学,家长们总会满意地讲:“孩子在家变了!”“变化还不小呢!”孩子们都会主动打招呼,缺少了“山里娃”的那份羞涩。也正是这些浅显朴素的常识指引孩子们走出山沟沟,但他们始终不忘的仍是这所学校、这些老师和这个校长。

一分钱也要给学生用

10年助学超8万元

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和交通偏远,很多老师不太愿意来。“留住了老师,山区教育才有希望!”为了让年轻的教师留得住,谭承斌想尽了办法,主动上门做教师的思想工作,为教师们购买了新床、被子,给老师添置了衣柜、衣架、洗脸盆等日常用品。同时,谭承斌和自己教过的学生陈圣书、谭承涛、章勋豪等人联系沟通后,他们出资成立了“白水峪中心小学教师基金会”,除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外,还专门设立了“青年教师补助”,对愿意来本校支教的教师,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400元,并解决相应的车船费。

自2019年以来,先后有5名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来到白水峪中心小学支援山区教育。10多年来,谭承斌资助学生资金高达8万元。他将“湖北省困难知识分子”获得的10000元现金,捐赠给了因病困难的学生;“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慰问金1500元,他捐赠给了3名学生;“襄阳道德模范”的2000元慰问金,他捐赠给了2名困难学生;慰问“荆楚楷模”困难党员的5000元他作为助学金,奖给了5名品学兼优好学生……

在谭承斌的启蒙教育下,一茬又一茬的山里娃走出了白水峪的大山,在更广阔的世界书写精彩人生。贫困学生陈浩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在东航当飞行员;曾获得“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的学生何则平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学生程天放现于中科院读博士研究生;俞远阳就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生黄雪娇、陈圣旭、胡媛媛、刘伟、谭承成等选择了回家乡南河镇从事教育事业……

38年来,谭承斌用瘦弱的身躯,撑起“山里娃儿”希望的天空。


相关阅读

  • 单臂教师扎根山村教育25年,撑起千余孩子的未来

  •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视频剪辑 柯称 黄士峰摄影记者 黄士峰实习生 梅雨菲 胡心怡 “吴老师,我来看您了。”“吴老师,您还是老样子。”7月13日,武汉市长虹中学吴青珍老师格外高兴,因
  • 确诊“好学生心态受害者”,是你吗?

  • 简单的叛逆并不能消灭伤害,也不能真的获得自由。成为一个“好学生”,在当下的社会体系中,往往代表更好的学业成绩,也被期许拥有更好的未来人生。但如今,在豆瓣“好学生心态受害者
  • 攸县开展大学生“送法下乡”普法志愿服务活动

  • 法治青春彰显法治力量 ——攸县开展大学生“送法下乡”普法志愿服务活动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易婷)7月20日,县司法局联合宁家坪司法所、宁家坪镇双凡村委会组织开展“青春湘伴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山沟沟里有个“摆渡人”,撑起山里娃儿的求学路

  • 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通讯员 陈建波 黄雪娇实习生 张崤睛视频剪辑 狄鑫 从教38年,他扎根山区教学点,为了学生的安全,他长期坚持去码头接送学生;面对师资紧张,他主动承担不同学科的教
  • 单臂教师扎根山村教育25年,撑起千余孩子的未来

  •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视频剪辑 柯称 黄士峰摄影记者 黄士峰实习生 梅雨菲 胡心怡 “吴老师,我来看您了。”“吴老师,您还是老样子。”7月13日,武汉市长虹中学吴青珍老师格外高兴,因
  • 常德这场暑期公益夏令营让困境儿童快乐过假期

  • 常德日报记者 聂晓军 朱荣慧 文/图“马马嘟嘟骑,骑到那嘎嘎去,嘎嘎不杀鸡呀,娃娃我要回去……”7月20日上午,市社会事务救助中心传出阵阵童谣声。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联合市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