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仿真面塑“以假乱真”,核桃壳里藏“乾坤”

日期: 来源:菏泽日报收集编辑:菏泽日报

竞相绽放的牡丹、热情似火的石榴花、圆滚滚的西瓜、苹果、梨子、葡萄……吸引众人围观,“牡丹花季已经过去了,你这花开得这么旺盛,是怎么保存的?”“这水果也不是一个季节的,咋都这么新鲜?”“这石榴多少钱一斤?”面对众人的询问,李效普微微一笑说:“这都是假的,是我用面捏的。”

9月22日,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菏泽庆祝活动主会场,菏泽面塑传承人李效普凭借仿真面塑赢得众人点赞,人们不禁发出惊叹:“我以为这是真的,怎么看都不像面捏的。”记者了解到,仿真面塑只是李效普多项技艺中的一项,他精湛的技艺还“藏”在核桃壳里。

仿真蔬果难辨真假

今年42岁的李效普家住牡丹区小留镇,是曹州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精通传统历史人物和大型场景化面塑创作,还在仿真面塑中闯出了一番天地。

李效普最近创作的仿真面塑作品石榴饱满、有光泽,在多次参加活动中被询价:“这个石榴挺新鲜,多少钱一斤?”当被告知是用面捏成的时,很多人不相信,会把石榴拿到手里掂一掂、闻一闻。看到众人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李效普会拿起专用工具敲一敲,当听到石榴发出脆脆的声音,并没有损伤后,人们这才相信。

“我会告诉他们,这些苹果、梨子、葡萄、香瓜都是面做的,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李效普说,在不少活动中,很多市民以为我是卖水果的。

改良用料长久保存

在学习面塑技艺时,李效普曾在山东文博会上看到过面塑艺术大师何晓铮的作品,感到非常惊奇,向其请教后得到启发。“仿真海鲜、水果面塑与咱们北方的面塑不太一样,做得特别逼真,我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尝试制作。”李效普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菏泽建设面塑馆,需要一套比较有名的曹县桃源花供,李效普先后几次前去考察,拜访老艺人。他发现,桃源花供尽管很精美,涵盖亭台楼阁、蔬菜、鸟类、水果等造型,但选用的材料不能长久保存,只能用一天。尽管老艺人们进行了改良,融入木雕技艺,但看上去不够逼真。这时,李效普产生了自己研究仿真面塑的想法,并很快付出行动。他结合桃源花供和南方的“米塑”技术,制作仿真瓜果、虾蟹等,在多年的探索和技艺的积累下,李效普很快就成功了。

有一次,市里的面塑馆征集展出作品,李效普创作的仿真虾、蟹等海鲜面塑作品被管理人员误以为真。“当时我的作品展出两天后,管理人员就让我尽快拿走,不然会坏掉。”李效普笑着说。

无独有偶,李效普的妻子买来一兜橘子,李效普发现其造型不错,颜色漂亮,便连夜创作了仿真橘子,做完随手把它与真橘子放在了一起。“第二天,我儿子去上学,把它当做真橘子拿到了学校,课间与同学分吃时,怎么也剥不开,用手掐,也不出水分,他才意识到这是仿真橘子。”李效普说。

记者了解到,尽管仿真面塑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但真正用面塑技法表现出来,达到真假难辨的效果,则需要很深的面塑功力和长时间的思考、琢磨。“每一个仿真的面塑作品,都需要用心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我也改良了面塑的用料,可以让作品不霉不裂,长期保存收藏。”李效普说。

核桃壳里“演绎”传奇故事

李效普自幼受祖辈影响,爱上了面塑艺术,并拜师学艺。为了提高技艺、增长见识,他曾只身走南闯北,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曹州面塑”艺术风格基础上汲取众家所长,他的面塑技艺也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004年,李效普又抢救性地集成传承了核桃面塑,在直径只有五厘米左右的核桃里创作多个人物形象。核桃面塑对核桃有极高的要求,与季节、创作者的心情以及技艺密切相关。

如何将核桃面塑让更多人认识并传承,是摆在李效普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他绞尽脑汁。突然有一天,他想到将核桃面塑与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相结合。“八仙过海、西游记、福寿禄是咱们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于是我就想将这些捏进核桃里。”李效普说,大家所熟知的很多面塑作品为传统的历史人物或大型场景化创作,而在核桃里创作出各种场景的面塑作品更能博人眼球。

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菏泽庆祝活动主会场,李效普创作的半个核桃演绎“八仙过海”“西游记”吸引了众人的围观和赞叹。

“核桃面塑人物的头部往往只有芝麻粒大小,要在这么小的头部创作出人物的五官和传神的面部表情,没有什么捷径,需要多观察、多练习。”李效普说,生活中处处留意,遇到困难时用心琢磨,将有趣的生活画面融入创作中,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富有灵魂。

今年6月,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曹州面塑艺术,李效普在菏泽小留镇成立了李效普面塑艺术馆。他先后走进大学、中小学、社区等传授面塑技艺,并多次参加国内大型艺术交流展会,传播展示面塑艺术。李效普面塑艺术馆开展各类面塑教学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面塑,更好传承面塑艺术。他还开展面塑培训,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生活,带动就业,创造艺术价值。

每个人的追求和定位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同,李效普认为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将面塑做成自己的事业,他很欣慰。“面塑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并不断开拓创新、发扬光大。”对此,李效普信心满满。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艳粉 陈淑娅

相关阅读

  • 我们的产品有“身份”了!

  •   叮叮叮……9月24日上午,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清脆的小锤敲击声回荡在匠辛皮具工作室里,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皮雕项目传承人杨莉蔡正左手持錾,右手
  • “山东手造”荟萃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9月26日,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山东手造”精品展区,与会人员在展示山亭面塑作品。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6日至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曹州面人、高密泥老虎
  • “非遗”月饼 飘香中秋

  • 中秋脚步临近,狄家月饼、桂香园月饼……这些凝聚着我市历代手工匠人技艺的“非遗”美食,唇齿之间都是记忆中的老味道。层层起酥的面皮包裹着鲜甜咸香的馅料,一口咬下,软糯香甜迸
  • 乐享云南|非遗·陇川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 本周带大家走进“乐享云南·非遗”版块本期分享主题——国家级非遗项目:陇川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流传于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主要集中在潘乐、户早、隆光
  • 传统鲁锦邂逅时尚设计焕发新生机

  • “小朋友们,这就是织布机,咱们身上穿的衣服、床单、被罩等都可以用它织出来。”9月23日上午,在菏泽鲁锦文化展示体验中心,牡丹区区级非遗项目红英鲁锦纺织技艺传承人邓红英,坐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仿真面塑“以假乱真”,核桃壳里藏“乾坤”

  • 竞相绽放的牡丹、热情似火的石榴花、圆滚滚的西瓜、苹果、梨子、葡萄……吸引众人围观,“牡丹花季已经过去了,你这花开得这么旺盛,是怎么保存的?”“这水果也不是一个季节的,咋都
  • 川幼举行2023年“榜样的力量”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 栉风沐雨砥砺行,勇毅笃行谱新篇。9月26日晚,学校2023年“榜样的力量”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迎新生文艺汇演在绵阳校区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全体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全校
  • 纪录片《云上花开》壁纸丨木兰花开

  • 一粒种子,蕴藏着延续种群的力量;一朵花开,演绎亿万年进化传奇。由云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系列纪录片《云上花开》第一集,以世界上最古老的开花植物之一木兰以及有花植物的第二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