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青岛宣传 | 是人生一“战”,也只是一“站”

日期: 来源:青岛日报收集编辑:青岛日报

今天上午,2024年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1342万考生奔赴考场。在青岛,有4.7万余名考生“披挂上阵”,为梦想而拼搏。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送高考祝福的视频留言区成“许愿池”;校长们以送橙子、向日葵、“得胜牌”等方式,为考生加油助威;城管、交警等部门纷纷出动,为考生送安静、保畅通……考场外,少不了身穿红色旗袍的妈妈们,讨个“旗开得胜”“开门红”等彩头。

“高考这俩字,谁念谁上头”,每年的高考都是“顶流”话题。高考的“高光”,为何如此吸引社会的目光?它照亮的除了考生的未来,还有什么?

一、站上更高点,去看更大的世界

社会向前,人生向上。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断攀登更高的山峰。高考,是全国千万青年学子一齐“攀登”,于家于国,这都是盛事一桩。

58中的学生备战高考 韩星 摄

坚持很酷,都是生活中的攀登者。昨天,“燃灯校长”张桂梅寄语高考学子:“冲出这叠叠的山嶂,走到山外去,勇敢一点,淡定一点往前冲!”

“读书能见识更大的世界”,去发现新的精彩。如一句富有诗意的话所说:“高考开出花,它生长在悬崖,在最高的山顶,才听得见回答。”

学习很苦,坚持很酷。“放弃”两个字15笔,“坚持”两个字16笔,放弃和坚持就在一笔之差。在这个夏天,拼搏12年的考生们,翻过万水千山,光芒已开始显现。每一个“围观者”,也很容易受感染共情,毕竟谁不是在一路爬坡过坎呢。

高考已经成为一个群体记忆的符号 图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命运的齿轮”都曾在此时转动。如果有“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的时候,高考一定算一个。有人说,高考已经成为一个群体记忆的符号,烙下烙印的同时,还改变着无数人的人生。

年年岁岁的高考,不仅是一届届高三学子的“人生大考”,也记录了一代代人的奋斗足迹——这是属于青春的回忆,也是一种美好的情结。

“无高考,不青春”“高考其实是每一个人青春里最珍贵的一件事”……万千高考“过来人”,他们或看到了当年自己奋斗的影子,或为当年本可以做得更好而懊悔,或为那段青春而感念不已,于是,岁岁年年精神“陪考”。

二、不简单,却也是“最简单”的路径

网上有个热搜,一名网友发帖称,自己想好了考后发朋友圈的文案,考好了就“一日看尽长安花”,考得不好就发“青春都一饷”……

学子们历经12年寒窗苦读,都希望一朝“鲤鱼跃龙门”。高考,是穿透岁月的“希望之光”,在每个人心中闪闪发光。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已经走过了47年 图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对奋斗意义的认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与守护。李白因出身问题一生无法参加科举考试,杜甫因宰相弄权“野无遗贤”而落榜,柳永一生不得志……人们在为古人惋惜时也感受到,今日高考是“公平的竞争”。很多“过来人”回头会发现:学习是这辈子遇到过的最简单的事情了,因为高考面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汗水就能浇灌出青春之花。

对栋梁之材的呼唤,为“江山代有才人出”由衷欣慰。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高考已经走过了47年。时代在变化,人生的选项也在不断增加,但高考承载的朴素愿望始终没有变,一代代人穿过高考之门,无数英才汇聚成建设祖国的强大力量。人们为“后浪”奔涌而欣喜,为“一代更比一代强”而自豪。

三、“成人礼”,关乎年龄,学会成长

高考的“高光”,也来自于它永远是一道“思考题”,特别在时隔多年之后,让我们反复思索“过程与结果”这样一个命题。

青岛9中高三学子最后一课后合影留念 韩星 摄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十八而立,羽翼已就;以梦为马,一举千里。”18岁,是生理年龄上的“成人”;高考,是心理上的一场“成人礼”。

多少个天色微明的早上,多少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几百场大大小小的考试,上千张各式各样的试卷,几十本厚厚的笔记本,无数支一模一样的黑色中性笔……回首经历的这一切,其实每个考生都赢了。

网上有一流传甚广的金句:“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高考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高考教会了我们成长。

68中的考生在老师和学弟学妹的加油声中走出学校 韩星 摄

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风景。微博上曾有个问卷,问题是“没有结果的过程还值得努力吗?”有网友的回答获得高赞:人很多时候会急于追求一个结果,而忽略了当下每一天踏踏实实的努力和付出的意义。

如有作家所言:“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结果固然重要,但就像一棵树的生长,其目的不是开花或结果,迎风生长的姿态本就是最美的风景。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转折点、分水岭、分界线……关于高考,人们有着各种比喻。不可否认,迈过了高考,就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打开了一个新天地。高考倒像是一扇从室内通向户外的“玻璃门”,门外的世界有所感知,但必须要经历,去亲身体会阳光与风雨的滋味。

就像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所说,“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心怀对未来、对世界的热爱,去感受真实的生活,在一次次受伤中,最终才会懂得成长,变得强大。

四、人生“马拉松”,每一步都算数

一些网络名人金句、“鸡汤文”等的加持,使得高考相关话题传播得更广。而在这些语言、文字背后,也往往凝聚着一些人生智慧。

青岛9中的学生上最后一节晚自习 韩星 摄

比如,“长跑论”。近日,#董宇辉给高考学子的建议##董宇辉称高考不决定人生#等话题在微博大热,“比考好高考更重要的,是要记住高考不会决定人生,它只是有意义的瞬间之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没有任何一段加速能决定成败,但每一步都算数,一时的先后不决定最终的胜负”。

高考改变命运,但决定人生命运的不是一次考试成绩,而是一直全力以赴。

结束高考考生“飞”出考场(资料图) 韩星 摄

比如,“缘分论”。在短视频平台,一些高三老师为考生送祝福的视频也走红网络,“你高考得到的每一分,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而丢掉的每一分,是为了遇见对的人。”眼下,考生最在意的就是分数与成绩,而多年以后,或许会发现,高考使自己获得跃升,但一场考试代表不了远大前程,一行分数显现不出生活的深刻,人生需要不断地奋力前行,每个阶段都充满可能。

高考的“高光”,来自不同的“光源”。“强光”之下,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公平的价值、奋斗的意义、成长的真谛、人生的活法……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祝每一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也祝每一位考生经受历练,收获成长!

作者:和声 姚静 鸿豪


相关阅读

  • 酒店业为考生助力 提供准考证打印等服务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星彤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房”依旧走俏。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考前一周,“高考房”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近4倍;6月8日至9日,各大考点周边钟点房的预订热度环比上
  • 山西今年30.54万人参加高考

  •   山西晚报讯(记者 田晓瑛)6月6日,记者从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获悉,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于6月7日、8日举行。今年,我省参加高考的考生约为30.54万人。目前,考前
  • 交警提前行动 确保道路通行顺畅

  •   高考进入倒计时,家长对考点周边交通情况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6月6日,山西晚报记者跟随太原交警迎泽一、二大队民警,体验了高考前的最后准备。  位于太原市水西关街的
  • 高考前遗失身份证,民警快速帮办还送证上门

  •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通讯员 罗寅娥6月5日,湖北省枣阳市公安局行政服务中心及时为考生送证上门,获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送证上门(通讯员供图)事情还得从6月3日说起,当天上午10
  • 高考今日“开战” 记者提前探“战场”

  •   2024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  6月6日下午,太原市各考点向考生开放。怎样全方位为考生服务?如何做好考务安排?考点布置如何?考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6日上午,山西晚报记
  • 假如重新高考,我一定……

  • “假如重新高考,我一定会反复地劝自己放松点,再放松点。”临近高考,企业家雷军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一直被网友称为“学霸”的他说自己遇到考试也会紧张焦虑,并告诉考生“只要人一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青岛宣传 | 是人生一“战”,也只是一“站”

  • 今天上午,2024年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1342万考生奔赴考场。在青岛,有4.7万余名考生“披挂上阵”,为梦想而拼搏。在社交媒体上,一些送高考祝福的视频留言区成“许愿池”;校长们以
  • 丰收粮满仓

  •   5月31日,在日照高新区河山镇小卞庄村田地里,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目前,日照高新区河山镇3800亩的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一簇簇沉甸甸的
  • 保护视力,守护“睛”彩世界

  • 小学生近视率超三成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用眼不当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手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