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我们的村庄 | 古而不“孤” 这个小村庄里人气满满

日期: 来源:潍坊日报收集编辑:潍坊日报

编者按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日前,潍坊市民政局公布《潍坊市第一批地名保护名录》,涉及72个在历史存续时间、地名文化底蕴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地名。其中,居民点类涉及11个,这些村居或因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或体现区域历史文脉,或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较大知名度、影响力且具有保护价值。即日起,潍坊日报社推出“我们的村庄”系列报道,讲村名故事,看乡村发展。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村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历经500余年风雨沧桑,古村落一直存留到现在,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具有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近年来,井塘村深挖历史、文化、民俗等优势资源,让旅游火了起来。日前,记者来到该村,感受这座用石头书写历史的古村落的故事。

  井塘古村的风景

井塘古村已经有500多年历史

  日前,记者走进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村,古村落的美景很快让人忘记了城市的喧嚣。据了解,该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古村落的房屋主要用石头建成,历经沧桑依然矗立,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代建筑风貌。

  孙好平介绍电视剧《红高粱》井塘拍摄地的故事。

  “我们的先人来到这里后,凭借勤劳和智慧,将这里变成一座庞大的石头村。”井塘古村景区工作人员孙好平对记者说,井塘村石砌房民居建筑技艺是当地村民世代相传的一种技艺,它施工考究、工序复杂,在建筑中运用了大量的绘画雕刻技巧,增加了石砌房的美感和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当时,石砌房为村民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成为这个村庄独特的文化象征。但是山路崎岖、挑水困难、不通电及交通不便等问题困扰着村民,大多数村民渴望住上新瓦房。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新农村规划建设,村民们几乎全部搬离了石砌房,住进山下的新村。

  井塘古村的风景

  如今,建设房屋已不再需要井塘村石砌房民居建筑技艺,为使这项古老的建筑技艺得到传承、发扬和保护,它已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井塘古村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井塘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井塘村还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最美乡村”“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国家重点村、3A景区村)”、电视剧《红高粱》拍摄地之一。

  孙好平讲解古井的历史。

“衡王嫁女”典故在这里口口相传

  记者沿着石路蜿蜒而上,条条古巷古韵留香,路边的小溪水流直达村口。在村口附近,一口古井映入眼帘。这口古井井口不大,被用井箅子保护起来。打开井箅子,里面深不可测。

  “这口古井曾经作为村民主要的生活水源,养活了一代代井塘人。井水里面含有多种矿物质,泡茶尤其清香。”孙好平说,这口古井原本为泉,常年不涸。明末时期此处人数骤增,水源严重短缺,村民们顺着石头下挖十米,往东侧掘地近半米,又下凿两米,发现了泉脉。随后,村民砌石筑高为井,井水由井壁溢口流入方形水塘,井塘村自此得名,它也是青州市母亲河南阳河的源头。

  “现在村民们不再依靠这口古井获取水源,但仍有部分村民不时前来取水使用。”孙好平说。

  孙好平讲解衡王嫁女的故事。

  在井塘村,除古井的故事口口相传外,其他历史故事也不少。其中,“衡王嫁女”这一典故最为深入人心,讲述的是明朝衡王女儿下嫁该村吴姓子弟吴仪宾的故事。此外,以吴仪宾的72座古屋为中心,形成以张家大院、吴家大院、孙家大院为布点的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是该村的一大亮点。整个村落被古城墙所包围,城墙用青石砌成,每隔30多米修建一处城堡(炮楼),建筑气势宏伟,村落也正是由此不断发展起来的。

  井塘古村的老房子

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如何让古村落古而不“孤”,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近年来,井塘村在当地政府及村民共同发力下,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绘就新图景,离不开人的力量。井塘村深挖历史、文化、民俗及当地特产优势资源,在井塘古村景区内增添村史馆、婚俗馆、物产馆、蜂蜜馆、豆腐坊、乡村记忆展示馆等。此外,村里自编自演《衡王嫁女》《古村小调》《谁不说咱青州好》《逛井塘》等作品,以及船灯、抬花轿等表演,深受游客好评。

  游客正在井塘古村游玩。

  记者看到,天南海北的游客让这个古村落变得热闹了起来。他们三五成群,或拍照打卡,或品味美食,在一步一景中体验乡村生活。来自江苏的游客徐女士特意品尝了山楂水和蜂蜜,对味道赞不绝口。“早就听说这里的石砌房很神奇,没来之前我就对这里充满探索欲望,没想到这里的特产口味也很不错,感觉不虚此行,非常开心。”徐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井塘古村的风景

  今年63岁的村民闫女士有一儿一女,随着年龄增长,她已不适合外出务工。近年来,村里的利好政策让她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闫女士制作的山楂片、柿饼等,成了游客们的“稀罕物”,平均一个月为她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大大减轻了其儿女的负担。

  促进村民增收,丰富村民生活,如今的井塘古村已逐渐成为集“游购娱吃住行”为一体的综合景区,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文 刘蒙亮/图视频
来源:潍坊晚报

责任编辑:瓶瓶


相关阅读

  • 暖新闻丨健身器材送进村 村民乐开怀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李嘉妮 通讯员 钟丽萍报道)“好球!”“漂亮!”12月10日,吉木萨尔县北庭镇西上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喝彩声不断,村民挥拍跑动,扣球、旋转球,围观者时不
  • 夹江华头镇 房前屋后种石斛 村民增收有保障

  • 房前种满的石斛“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不仅给我们修了房子,还送来了增收的石斛。”日前,夹江县华头镇余湾社区村民吕其福紧紧握着余湾社区党委书记封文锦的手,表达感激之情。20
  • 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 12月9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组织160多名师生赴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开展2023年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助力济川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当日上午,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济川
  • 宣汉县:杀年猪 话丰收

  •   年关将至,“杀年猪”吃“刨汤肉”是宣汉农村地区传统习俗。在普光镇合溪村,当地举行“刨汤肉”坝坝宴,乡里乡亲们尝美食、话丰收,共享幸福时光。  一大早,宣汉县普光镇合
  • 东角山村“一线协商”共建幸福家园

  • “电线老化问题解决了,现在再也不用担心用电跳闸。”12月6日,大箕铺镇东角山村政协委员联络室通过多方协调解决了三房垴湾电改问题,得到了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东角山村
  • 前11个月山东省进出口同比增长2.2%

  • 据海关统计,2023年前11个月,山东省进出口2.9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1.75万亿元,增长1.5%;进口1.21万亿元,增长3.3%。山东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获多项全国表彰

  • 来源: 校团委 作者: 郎蕊 发布日期: 2023-12-11 浏览次数:1330 近日,团中央青年发展部通报公示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 雪后的明府城,只看一眼,便怦然心动

  • 12月11日,大范围降雪过后,泉城的明府城老城区显出另一种美。从空中俯瞰,平房和楼阁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错落有致,一片白皑皑的景象,讲述着冬天的故事,勾勒出古城另一种诗意的美,那种
  • 数学与交叉学科国际论坛举办

  • 来源: 理学院 作者: 王晨 发布日期: 2023-12-11 浏览次数:548 12月9日,由我校理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主办的数学与交叉学科国际论坛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