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瞭望 | 一首新“黄河谣”,在山东黄河滩区响起

日期: 来源:烟台广播电视台收集编辑:烟台广播电视台

       走进居民聂元记的家,两层小楼窗明几净,桂花、吊兰、芦荟等绿植点缀墙边,房内装潢、家具、供暖、供排水等与城市家庭别无二致

       聚焦安居与乐业并重,地方党委政府集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完善村台社区配套设施,提升教育、医疗、行政审批等服务质量,提升滩区群众幸福感

       为了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地使出“十八般武艺”,因地制宜引入项目、培养经营主体,为群众创造就近就业的条件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念 陈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滩区是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的地带,这里是行洪、滞洪、沉沙的必备场所,更是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家园。但是,因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习性,造成水患频繁。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资料显示,1950年以来,山东黄河滩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48次,合计受灾村庄1.23万个,受灾人口664.71万人。

       因为频繁被淹,以往黄河滩区房子不断重复着“淹没—倒塌—重建—淹没”的轮回。滩区群众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三三宿命”:“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

       安居乐业、“盖最后一次房”成为无数滩区群众的愿望。2017年起,山东省开始黄河滩区人居环境改造,2021年迁建任务全面完成,60万山东黄河滩区群众喜迁新居,圆了期盼多年的安居梦。

       如今的黄河滩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不断涌现,曾经的水窝子逐步变成幸福滩,一曲全新的黄河谣正在滩区谱写。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2021年10月17日摄)    郭绪雷摄/本刊


60万人圆了安居梦

       沙窝镇尚庄新村,地处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黄河滩区,距离黄河不到3公里。在这里,1200多栋两层小楼整齐排列,幼儿园、小学、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一应俱全。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并且铺设盲道,村头还配备了污水处理站。

       走进居民聂元记的家,两层小楼窗明几净,桂花、吊兰、芦荟等绿植点缀墙边,房内装潢、家具、供暖、供排水等与城市家庭别无二致。“这样的居住环境,几年前我想都不敢想。”聂元记说。

       以前,滩区群众盖房前先垫起高高的房台,建房成本居高不下,但一些房屋仍然难逃洪水侵袭。有的人一辈子经历了四五次盖房,远离洪涝灾害实现安居,曾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2017年起,山东省启动了黄河滩区人居环境改造工作,确定了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5种方式。

       菏泽市是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的主战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菏泽市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历经5年奋战,新建村台社区28个,外迁社区6个,菏泽市14.6万滩区群众圆了百年安居梦,开启新生活。

       如今,整齐划一的社区落成,坚固的楼房取代砖瓦房,水泥沥青路取代泥土路,每逢汛期黄河滩区居民再也不用胆战心惊。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的孝兴家园,是山东单体规模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工程。这里共有168栋高层住宅,1万多户家庭从“散乱破小”的旧房搬进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楼房。

       “我这一辈子的精力,都用在孩子和盖房上了。”如今住上面积80平方米新房的居民田会银说,周围都是老邻居,再也不担心黄河洪水的到来,心里就是舒坦。


安居与乐业并重

       在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社区卫生室,居民耿庆君每天都来测血压。他说:“这里能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还给我们建立健康档案。”

       不只是银山镇,山东省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为黄河滩区新建、改扩建88所各类学校,黄河滩区56处村卫生室全部达标。

       聚焦安居与乐业并重,地方党委政府集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完善村台社区配套设施,提升教育、医疗、行政审批等服务质量,提升滩区群众幸福感。

       迁建前,东明县滩区小学校舍环境差,教学设施陈旧,规范的幼儿园更是稀缺。滩区迁建过程中,当地对照省级标准同步建设25所滩区小学,教室、阅览室、音乐舞蹈室、高标准运动场等一应俱全,滩区娃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历史。

       在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公交车和校车开到了居民家门口,社区建起了老年幸福食堂,幼儿园、卫生室、健身房、警务室、电力彩虹驿站等配套设施齐全,滩区群众能享受到更便利的生活服务。

       除了生活服务外,部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逐步从镇市一级下沉到社区。在东明县沙窝镇尚庄新村便民服务站,两张服务目录显示,企业登记等22个审批事项、医保户籍等42项公共服务,都可以在这里办理或者代办。

       东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张建宇说,尚庄新村便民服务站有3个办事窗口,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转办、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购物、办事、上学不再跑远路,更多滩区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务工。东平县戴庙镇新时代佳苑社区居民丰宝珍在附近服装厂打工,旁边就是学校。“送孩子上学再去上班,两边不耽误,收入也不低,比在外地打工强。”丰宝珍说。


特色产业日渐兴旺

       天气转热,杨庙社区新李村新欣园果蔬种植合作社的大棚里,网纹瓜将迎来成熟。这个由新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建起了6个蔬菜大棚,一年种植三季,初步探索果蔬种植加生态采摘的发展路子。

       “搬进社区、搬上楼后,接下来就是带领大家过上更富裕的日子。”新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兆庆说,合作社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分红,现在村里65岁以上老人都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杨庙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联合社,11个村抱团发展。2022年,在原有83座温室大棚基础上,联合社新建27座高标准设施农业大棚,打造总占地近2000亩的生态果蔬种植园、采摘园。11个村联合开发建设特色果蔬、研学旅游、粮食烘干等14个富民项目,累计带动社区增收100万元。

       为了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地使出“十八般武艺”,因地制宜引入项目、培养经营主体,为群众创造就近就业的条件。

       位于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新村的英杰家纺公司加工车间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英杰家纺从事枕芯加工的居民孔玉玲说,枕芯按每件0.2元计算工资,她一天能做750个左右,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时间灵活,离家就几百米,不耽误种地、看孩子和照顾老人。”孔玉玲说。

       山东省发改委数据显示,山东推动滩区迁建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集中建设了53个产业项目,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鲜明滩区特色的地方品牌,通过产业带动、劳务输出、规模化经营、设立公益性岗位等途径,推动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2022年,滩区相关县(市、区)新增群众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3万人,累计达到15.94万人;滩区群众人均收入21350元,同比增长9.9%。


来源:新华社


相关阅读

  • 保畅通抢“三夏” 郑新大桥助力机收车辆过黄河

  • 大象新闻记者 王向锋眼下正值麦收农忙季节,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郑新黄河大桥收费站设置“三夏”机收车辆服务台,安排专职疏导员疏导指挥车辆,对联合收割机实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
  • “我是黄河小主人”联建活动启动!

  •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校警合作,有效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综合治理水平,树立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保护黄河、保护环境的意识,在
  • @所有车主:6月1日起实施!

  •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行政管理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公安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开
  • 辉县市:点点“共通办”,我们“马上办”

  • 日前,辉县市李女士因小区门口垃圾存放时间长、导致气味难闻的问题在“共通办”上进行投诉,不到一天时间,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李女士欣喜地说道:“昨天在‘共通办’上反映的问题
  • 瞭望|一首新“黄河谣”,在山东黄河滩区响起

  • 走进居民聂元记的家,两层小楼窗明几净,桂花、吊兰、芦荟等绿植点缀墙边,房内装潢、家具、供暖、供排水等与城市家庭别无二致聚焦安居与乐业并重,地方党委政府集中补齐民生领域短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按“需”捐赠 情暖山娃

  • 诵童谣、吹口琴、唱经典……5月30日,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中心小学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学生们以精彩的表演,迎接他们心中最贴心的“客人”。捐赠仪式。(图片由通讯员张宝提供)“六
  • 泰兴市曲霞镇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检查

  • 为进一步消除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提升场所安全管理水平,近日,泰兴曲霞镇以“生命至上,隐患必除”消防安全专项行动为契机,对辖区内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安全专项检查,筑牢消防安全防
  • 嘉祥县总工会举办职工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 “以前和孩子沟通总觉得有代沟,给孩子讲不通道理,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怎样与孩子沟通,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希望今后能多参加这样的讲座。” 公司职工说。5月31日,嘉祥县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