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鱼苗4000余斤,德州市2022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齐河举行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6日讯  6月6日是全国第八个“放鱼日”,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 建设美丽中国”。当天,德州市2022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玉带湖举行。共投放150mm规格鲢鳙鱼种4000余斤,约5.58万单位,其中鲢鱼1.67万单位,鳙鱼3.91万单位。

此次活动由德州市农业农村局、齐河县人民政府举办,旨在持续打造全民参与的“大养护、大放流”格局,推进全市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渔业在黄河流域生态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本次活动,结合全新升级的“碧水责任·云放鱼”小程序平台,邀请市民参与线上“放鱼”活动。

全国范围的个人、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学校(年级班级)均可通过“云放鱼”平台线上认领放鱼包。“云放鱼”小程序为大家提供制定了四款放鱼包,分别是放鱼包、企事业单位放鱼包、学校(班级)放鱼包、个人(家庭)放鱼包。

认领成功后小程序页面会有放流启动前提醒短信的预告,还可填写一份放鱼的祝福寄语,使网友“沉浸式”快乐体验“云放鱼”活动中来,感受到云放鱼、保卫生态的别样乐趣。认领成功后还将获得由山东省渔业协会和省网媒集团加盖了公章的电子证书、“碧水责任”公益单位奖牌、表彰纪念勋章等奖励性凭证。

“增殖放流”是国内外公认的对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环保行动,公益活动和尚善之举。通过向水源水库、城市水系等自然水域增殖鲢鳙等鱼类摄食浮游动植物,可缩短被摄食种群生物量的周转期,使得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保持相对平衡,延缓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对生态平衡起到调节作用。水域环境将得到大的改善,将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抑制蓝绿藻的爆发。科学试验表明,按每生产1公斤鲢鳙鱼,可从水中带出20.04克氮、1.46克磷、118.6克碳。

近年来,德州市大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全力推进渔业绿色健康发展,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自2013年以来,全市放流水域由最初的3个县,5个城市水系、水源水库增长至12个县,15处城市水系、水源水库,共放流鲢鲤草等净水鱼类共计2544万单位,放流水域累计面积达23.7万亩。

闪电新闻记者 刘向阳  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