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县看过来——若羌县走绿色聚能谋高质量发展之道

富民强县看过来

——若羌县走绿色聚能

谋高质量发展之道

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若羌县资源富集,县域有优美风光、地上有优良红枣、地下有优质矿产资源。若羌县抓住恰逢其时的好时代,围绕落实“双碳”战略,聚焦一个谋字,聚精会神把富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若羌县招商中心主任马小虎在县展示馆,向投资者介绍该县的矿产资源和新能源开发规划。

且看船正帆悬,恰是乘风破浪时。

绿色开发红枣资源谋富民之道

枣花开了,沁人花香随风飘散。

5月21日,若羌县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枣农艾尼瓦·阿布都抢抓农时,按照农技人员传授的技术,对枣树进行花期管理,憧憬丰收。

5月21日,若羌县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枣农艾尼瓦·阿布都在自家枣园里进行红枣花期管理。

若羌县红枣服务中心主任胡文军介绍,目前该县有红枣23.38万亩,枣农5000多户近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二。2021年全县收获干红枣6.48万吨,均价每公斤10元,是近年来红枣售价较高的一年,枣农当年人均收入34120元。

红枣可富民,但是,怎样才能够持续富民?这就体现在一个“谋”字上。

今年,若羌县组建20支红枣技术服务队,130名农技人员服务到村,成立了由县级技术人员、乡级技术人员和村级“田秀才”组成的村级人才工作室,为红枣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47个红枣示范园,给枣农进行枣园疏密、修剪、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示范;聘请红枣书记张亚平、河南新郑市枣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占林等4位专家为高级顾问,为红枣提质增效把脉开处方;县财政拿出1500万元对红枣提质增效、枣园疏密改造、施用有机肥进行奖励……

政策、技术、举措,为红枣提质增效、为枣农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

加大深加工力度,拉长的红枣加工产业链,也是一条带动枣农增收的致富链。

5月21日,新疆果业集团若羌果叔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分拣红枣。

初夏季节,在新疆果业集团若羌果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车间主任黄小苏、质监部主任赛地汗·依明组织员工开足马力加工去年收购的红枣。公司副总经理刘亚挺介绍,他们去年收购了1万吨红枣,每日加工量80吨,一直干到现在。现在又即将新上全国首条日产40吨的枣泥全自动生产线,在产销两旺中,枣农又多了一条增收渠道。

目前,若羌县有红枣加工企业十余家,红枣专业合作社60多家,其中深加工企业有生产枣醋的若羌县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枣酒的新疆枣乡园酒业有限公司。若羌县罗布庄子红枣合作社(以下简称罗布庄子合作社)、若羌县塔里木红枣专业合作社均是国家级红枣示范社。罗布庄子合作社理事长王发山说,去年该合作社收入100万元,分红40万元,今年要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新疆果业集团若羌果叔有限公司产品陈列厅里,展示该公司开发出来的红枣深加工新品。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邹焰忠摄

随着枣农的口袋渐渐鼓起来,该县同步开展富枣农脑袋的融情感恩教育,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开发矿产资源谋富县之道

红枣富民,转化矿产资源可富县。

若羌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刘智育的办公室里,摆满了锂铍、石英岩、云母等若羌富集而全国却稀有的矿石样品。他指着这些矿石样品说,转化这些矿产资源,富若羌指日可待。

目前,若羌县已发现除石油、天然气以外的矿产资源51种(亚种),有多种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能转化为可观经济效益的优质矿产资源有钾盐、锂铍、萤石、石英石、钨锡等。预测远景资源量钾盐2.99亿吨、锂铍120万吨、萤石5000万吨、石英石5亿吨、钨锡100万吨……

这些极具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正在被唤醒,正在或已编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进入待开发或已开发的蓝图中。

“一吨碳酸锂50万元左右……”若羌县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卢宁海指着落地的项目名册说,新疆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6万吨碳酸锂项目尘埃落定,今年6月开工,2023年形成生产规模,二期再续建一个年产6万吨的碳酸锂生产线;新疆特变电工楼兰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纯硅项目已完成前期备案;新疆天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的纳米微晶板制造项目落地,近期开工……

年产硫酸钾170万吨、年产值40亿元、每年为若羌纳税7亿元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年产5000吨碳酸锂的生产线8月份开工建设,一旦达产,年产值20亿元,税收贡献同步上升。这家公司另一条年产2300吨溴素生产线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目前,若羌县涉及铁、钨锡、铜、镍等可开发的项目有十几个,2023年相继推进实施。

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富县优势,可期可待。

绿色开发绿色资源谋强县之道

富民、富县,还要强县。

若羌县优质风光资源富集,“谋”强县之道还得放眼万里长空。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底出炉。”5月20日,新华若羌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前期负责人杨杰,用形象又自信的语言,“绘”出了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建设的路线图:2023年5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并取得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核准;2023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招标并开工建设;2028年项目建设投运。

这个抽水蓄能项目,是由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该集团还计划投资建设100万千瓦时的风光发电基地,与抽水蓄能发电相配套,形成24小时不间断绿电生产能力。

卢宁海介绍,看好若羌优质风光资源,已落地开发新能源的企业有6家,总装机容量34万千瓦。今年引进4个风力发电项目,达30万千瓦时,已经过巴州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准,6月初开工建设,到今年9月30日并网发电,形成64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

正在进行中的还有:特变电工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33亿元,建设年风力发电42.5万千瓦时、光伏发电12万千瓦时的绿电项目;碳零排放的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待招标中;新能源+石棉矿尾矿库恢复治理,建设风力、光伏发电项目规划正在编制中……

若羌县新能源发电前景一片光明。

两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一个是投资44亿元的库尔勒—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准,力争年内开工;另一个是若羌—青海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十四五”建成投用。

这两个输变电工程为若羌县的新能源发电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若羌县招商中心主任马小虎指着展示馆的新能源发电示意图介绍,一个新的绿色能源(若羌)股份有限公司罗布庄子发电场,就能将一夜的大风变成绿色能源,点亮一个县城。正在渐次落地,变成现实的新能源项目,点亮的将是若羌不一样的星空。

新能源强县,强就强在开发出来的是零排放的绿色能源。

红枣花开灿若霞,

带香寻宝富千家。

暮归可待成追忆,

羌笛轻吹醉月华。

一首七言绝句,吟的是一种情怀。

若羌县种下了将优质资源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种子。这颗优良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种在地下的种子、画在纸上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收获可能在3年后、5年后,甚至更长时间,但是若羌县的干部群众心怀壮志,正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一年接着一年干,必将能干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若羌!

拭目以待,风景正好看过来。

>>短评

高质量发展看胸怀

今日若羌,如夏天般热火朝天,令劳动者和投资者心潮澎湃。

更令人感动的是一种胸怀。这种胸怀体现在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绘制出将天上、地上、地下优质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这种胸怀体现在不求赏花摘果,但求浇水施肥,护幼苗茁壮成长;这种胸怀不纠结谁来树下乘凉,重在铆足干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一年接着一年干……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投资期长、见效在若干年后。种树人未必是乘凉人、摘果人不一定是培土人,但是风雨后的彩虹里有我的风采、丰收的喜悦中有我的汗水和付出。

能成大事者必定有胸怀!若羌是一片能干大事、能成就大事的热土,因为若羌的干部群众有胸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