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7个饮食“帮凶”,远离肾结石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身为男生的史东波(化名)已经体验过好几次了,尤其第一次让他终生难忘。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真实的案例,让我来慢慢告诉你。

那时的小史刚20岁出头,一天中午午休时,突然被肚子痛给痛醒了。本以为是闹肚子了,就去厕所蹲了一会儿,但并没有解出大便,反而感觉越来越痛,后腰像针扎一样。

从厕所出来后,小史直接瘫在了地上,感觉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他试着换了几个姿势,以为能减轻疼痛,可是发现根本没用。那种痛让他开始怀疑人生,痛到抽搐,痛到胃痉挛呕吐,痛到全身冰凉……

一个大小伙子,小史躺在地上竟然被痛哭了。好在合租室友很好心,听到动静赶紧起身看是怎么回事。见到小史痛不欲生的状态,室友手忙脚乱错拨了110报警电话,最后还是警察把小史送去医院的。

到了医院,医生建议先做B超。那天排队的人很多,小史一边哭,一边求前面的人让自己先做。B超结果显示为肾结石,直径0.6厘米。

小史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个一米八的小伙子,会因为这个不到1厘米的小石头痛哭流涕,被警察扛下楼,在那么多人面前哭着求人。更没想到的是,这些小石头之后还反复折磨过他好多次。

说起肾结石,相信不少“当事人”“受害者”都会下意识地捂住肚子,瑟瑟发抖。肾结石发作时的剧烈疼痛让很多人直呼受不了,甚至“满地打滚”“痛到怀疑人生”。

很多人跟小史一样,认为这种疾病离自己很远。然而数据显示,近年来,肾结石发病率持续增多,临床发生率为10%[1],并且复发率也很高[2]。

但其实,肾结石几大“帮凶”都跟饮食有关。改掉这些坏习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肾结石的形成,防止复发。

(肾结石)

帮凶一:草酸高

草酸是形成含钙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约70%~80%的肾结石是草酸钙结石,而尿液中25%~30%的草酸是饮食中维生素C的代谢产物[2]。

应对策略:一般来说,有点涩味的蔬菜,草酸含量相对较高,比如菠菜、苋菜、茭白、竹笋、芦笋、马齿苋等。吃前用沸水焯一下,可以除去大部分草酸。需要说明的是,正常饮食不用担心维生素C过量,需要避免的是大量摄入维生素C补充剂。

帮凶二:饮水少

如果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尿液就会浓缩,本来处于溶解状态的物质(比如钙质、草酸盐、磷酸盐等)可能因为过饱和而沉淀,从而导致肾脏出现结石。

应对策略:多喝水,有利于多排尿,从而促进小如细沙的结石(小于1毫米)排出体外,预防它们在肾脏或尿道形成大结石。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3]。

得了肾结石,如果小于1厘米,建议增加喝水量促进结石排出;但如果结石大于1厘米,喝水过多、过猛,反而可能引起肾绞痛。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饮水量。

帮凶三:钙不足

因为草酸钙结石里含有钙,所以有人认为,吃高钙食物会导致肾结石。但研究结果恰好相反,高钙饮食有助减少肾结石风险[4]。

原因可能在于,充足的钙在肠道里可以与食物中的草酸结合,减少了草酸的吸收和在尿液中的排泄,使尿液草酸/钙的比值下降,从而降低了肾结石的发生几率[2]。

应对策略:常吃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豆腐、豆皮等豆制品,鱼虾等水产品,芥菜、小白菜等绿叶菜以及坚果。

必须提醒的是,补充钙剂不能预防肾结石,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其钙含量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补充钙剂的时间点,往往和吃饭不是同时进行的,大量钙剂吃下肚却找不到草酸去结合,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一积极作用就消失了。

帮凶四:缺钾镁

钾和镁元素供应充足,可以改善钙的利用情况,避免钙从尿中排出,从而减少肾结石的风险。镁元素还具有阻碍草酸与钙结合的作用,可以阻止结石形成[1]。

应对策略:钾几乎存在于所有天然食品当中,但最好的来源是蔬菜、水果、薯类和豆类。

富含镁的食物是各种深绿色叶菜,因为叶绿素的分子中含有镁,它们是镁营养素密度最高的一类食物。颜色越浓绿,含镁就越高。

帮凶五:吃得咸

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钠,但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从而导致肾结石的风险增高。此外,高钠膳食还会导致肾脏对钙的吸收率降低。

应对策略:限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

第一次敲黑板:重口味、爱吃腌制食品(腊肉、腊肠、咸菜)的人注意听讲了!

很多重口味的人可能会犯难了,但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增加菜肴的口味,比如炒菜放点醋、柠檬汁、番茄汁等酸性调味品来减少盐的使用。

如果用生抽、蚝油、味精等含钠调味品,那就要记得,少放或者不放盐。

少吃高钠食物,如咸菜、腊肉、火腿、果脯蜜饯等。

帮凶六:糖过量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肾结石的发病率与糖的消费量密切相关。精制糖可能通过增加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的排泄,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

应对策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

除了少吃甜食、甜饮料等做法外,自己在家烹调时也要尽量不放糖。(第二次敲黑板:南方的朋友看过来!)特别是一些爱吃红烧肉、糖醋里脊的人,为了以后“不痛”,可能要稍稍放弃一点口腹之欲了哦!

此外,磷酸盐、咖啡因等成分,也是促进钙排泄的因素。因此,(第三次敲黑板:肥宅、社畜们放下手机了!)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饮品也要限制饮用量。

帮凶七:蛋白摄入过多

红肉、海产品等高蛋白食物摄入太多,会使尿液中的钙、尿酸和草酸含量增加,从而增加肾结石的危险。

高蛋白食物摄入越多,结石直径越大,数量越多[5]。

此外,海产品中含有大量磷酸、胆固醇、嘌呤,而嘌呤最终代谢会产生尿酸。长期过量摄入海产品可以导致尿酸排泄量明显增加,容易形成磷酸盐结石、尿酸结石、草酸钙结石。

第四次敲黑板:沿海地区的宝宝们好好听讲了!

应对策略:适量摄入蛋白质并不会引发肾结石,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海鲜。海产品还是非常优质的食材。建议每天分别吃鱼虾、畜禽肉40~75克,蛋类40~50克。

第五次敲黑板:健身达人们看过来!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般人群在三餐之外大量摄入蛋白质粉(基本上就是健身狂魔们了),有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量而增加肾结石风险。

审稿专家:左小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参考文献

[1]陈琦,韩碧芳.膳食因素与肾结石的相关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2):4606-4608.

[2]杨月欣,葛可佑著.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3]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兰晓芳,范志红.钙和乳制品摄入与肾结石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03):59-63.

[5]祝家兴,邹晓峰,刘全亮等.钙敏感受体与含钙肾结石形成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8,39(01):92-96.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