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小线束点亮新生活

为加快电子线束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开办电子线束家庭工坊,为居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新渠道。

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家庭工坊负责人 谭志群:“挑的时候一定是剪刀往起挑,不要划。有不整齐的,稍微用剪子修一下,然后包的时候那个毛毛,不能剪的太少了,也不能留的太多了……”

在池河镇西苑社区的电子线束家庭工坊内,负责人谭志群正在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剪编织线,众人热情高涨。在这个不足一百平米的家庭工坊内,工人们按工序坐在操作台前,经过流水线操作,生产出一根根合格的电子线束。54岁的董琴家住西苑社区,平时帮着带外孙,有时间就来这里干活,主要负责电子线束的“镭射”工序。

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居民 董琴:我们干这个活,最主要就是它不限制时间,我们早上娃娃送(到学校)了过后,然后过来做一下,做到下午4点钟去接娃娃,娃娃也带了,(还能)挣一点买菜钱。

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家庭工坊负责人 谭志群:大多数都是在家里带娃娃的一些宝妈,她们就是抽一些自己比较闲的时间过来。

家庭工坊还有另一个名字“妈妈工坊”,顾名思义,在这里就业的女性居多,由于工坊上班时间自由,许多留守妇女乐于在工坊上班。这种灵活的就业形式,吸引了许多留守人员就业,由于要求不高,残疾人也可以干。62岁的徐兴明,一级肢体残疾,是石泉县喜河镇人,现居住在西苑社区,因为家中独子在外务工,老伴在老家帮忙照顾双胞胎孙子,平时一个人独居。在大家眼里,他是工坊里的“劳模”,每天最早来到上班,却是最后一个离开。

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居民 徐兴明:我一个人在屋里无聊,在这挣点零花钱,也比较方便,省的问他们(孩子)要。

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家庭工坊负责人 谭志群:像这个的话就是比较简单的,眼睛一看,一再说,他们基本上就会操作了。一个月他们手脚快一点的,做二十一二天,一个月有个一千多块钱,我们一天现在的话一天有个十四五个人在做,一天能出五六千条线。

西苑社区是石泉县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共有住户1200余户3800多人。近些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家庭工坊的开办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居民收入。

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党支部书记 陆龙俊:为全面解决好搬迁居民的就业问题,我们针对就业市场需求,组织技能培训+信息推送的方法,使大家都有一技之长,能准确务工就业,同时社区与邻近有产业园的村支部进行联建,建立家庭工坊,解决闲散劳动力,灵活就业,确保人人有事干,户户能增收。目前,社区解决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300余人,人均可增收1000余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