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云南|非遗·彝族(撒尼)刺绣

本周

带大家继续走进

“乐享云南·非遗”板块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特色鲜明,截至2021年5月,云南有10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541项省级非遗项目,3015项州市级非遗项目,7766项县(市、区)级非遗项目。

本期分享主题

————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撒尼)刺绣

彝族(撒尼)刺绣也叫“撒尼十字绣”,彝语称为“拿窝”,是流行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聚居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2008年6月7日,彝族(撒尼)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撒尼刺绣针脚细密,工艺精湛,绣娘们会将生活中常见的山川风貌、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经过巧妙构思后用勾勒在纸上,再一针一线地刺绣出来。太阳花、八角花是撒尼刺绣上常见图案,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石林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国内外游客喜爱石林彝族(撒尼)刺绣,争相购买。部分撒尼妇女抓住商机,用绣品做出各种规格的钱包、挂包、壁挂、围腰和坐垫等商品出售,是云南“金木土石布”文化旅游产品中颇受欢迎的代表之一。


文 刘娅娟 整理

图 邓斌 王丽梅

海报 康莞悦

编辑 代汪媛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元

审核 马波 刘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