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俞敏洪到罗永浩,直播间没有新玩家

谁能想到,在移动互联网颠覆商业的这20年间,多少风流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时至今日,活跃在公众注意力重心的,最后还是俞敏洪和罗永浩这些老玩家们。

作者:陈白 

封图:图虫创意

已经年至知天命的俞敏洪,再一次获得了命运的垂青。

近日,新东方旗下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凭借双语直播带货的特色迅速出圈,一度登上了抖音热点榜榜首。6月12日晚,超过十万人涌入东方甄选主播、新东方前名师董宇辉直播间,数万册图书瞬间售空。跟传统的“嘶吼式带货”直播不同,从新东方讲台上转型而来的主播们另辟蹊径,卖货同时讲授知识,被认为是直播界的“清流”。

也同样在这个夜晚,俞敏洪的老同事、曾经也被视为直播间“清流”并由此在直播电商圈稳坐第三把交椅的罗永浩,宣布正式离场。他将再次埋头创业,并退出所有社交平台。有人说,在流量巨池里,如今的告别是为了未来的归来,深谙注意力经济之道的罗永浩,又一次“赢两次”。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谁能想到,在移动互联网颠覆商业的这20年间,多少风流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时至今日,活跃在公众注意力重心的,最后还是这些老玩家们。

直播电商本来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全新商业场域,是对人货场的一次极致重构。就连俞敏洪也认为,直播经济是商业的第三次革命。自去年遭遇“双减”政策冲击之后,俞敏洪对新东方重新进行了定义,即成为以教育产品为核心的教育公司。产品需要销售渠道,最有效的销售渠道除了找代理,就是直播带货。

这种转型据说一度在新东方内部遭遇了极强的反对声音,外界也并不看好。在过去超过半年时间,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几乎空无一人。就像最初罗永浩宣布要直播带货一样,没有人相信这种跨界能够成功。

但诱惑确实足够巨大:曾经的一姐、一哥,一个人一天的业绩,就足以比肩任何一座百货商场一年的收入。他们一度拥有了重新定义供应链上下游所有规则的能力,上至生产端下至品牌方,他们都是毫无疑问的甲方,他们一个人,就是一座商业帝国。

流量时代的公司,其崛起和扩张速度已经彻底颠覆我们在工业时代形成的关于商业常识的认知。慢商业被快公司所代替,工匠精神被营销概念所淹没。这也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商业价值的颠覆:只要掌握了流量的密码,企业的边界就将可以变得无远弗届。

这恐怕也是新东方能够得以快速转型的底层原因——这一次,俞敏洪的创业再也不需要在线下发传单,不需要为课桌、教室而发愁;他应该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在过去他为新东方积累的全部资产,最值钱的恰恰就是新东方的符号所代表的注意力。何况,已经有人把路走通了,在直播间的巨大生态反应下,罗永浩上亿的负债也得以有机会“真还”。

但今天回过头来看,那些借助流量快速崛起的年轻人,或许忽略了一些可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登得越高,跌得越重。快速的成功让他们忽略了市场之外更重要的一些东西,比如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价值等等。

如果说新东方能够跑通直播带货有什么秘诀的话,秘诀可能是在此前遭遇教培政策的巨大冲击下,俞敏洪为了保住这一品牌口碑所做出的一系列事情:捐赠桌椅、保住员工、卖农产品助农等等;同样,罗永浩的核心竞争力绝不是最终失败的锤子手机,也不是直播间的选品逻辑,而是他一直极为重视的硬科技创业者、守信誉的企业家、敢说真话的人设。

这些行为的底层逻辑,指向的是一个深谙社会运行规则的创业者的战略判断——从来就没有什么企业家的时代,只有在时代中顺流逆流的企业家。

经观社论 | 如何守住核酸检测的界限唐山暴力事件:践踏底线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上海800亿土地大促销前夜,民企已洗洗睡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