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 | 呼和浩特内外兼修构建海绵城市

首府日前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将获中央财政11亿元的资金支持。喜讯传出,全市上下为之雀跃,财政、住建、园林等部门纷纷表示要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让这座美丽的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有“颜值”,更具“内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雨水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自2015年开始申报海绵城市试点和示范城市以来,我市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经验做法,逐步形成了“山、城、草、水”一体的治理模式,成功推广了“沙坑渗蓄”“空中水槽”以及“草坪停车场”等“海绵”典型经验,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等称号,建成了5大片区、55.8平方公里“海绵”区域。

自从家门口的成吉思汗公园成为海绵型公园试点后,市民刘琦发现公园内山体部分的树穴修整成了鱼鳞穴,公园大量种植了乡土植物,形成多层次植物结构,听说这样可以滞留、渗透更多雨水;园路、广场的路面稍高于相邻的绿地,便于雨水汇入绿地;环湖路面换成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土壤补充水分。这几年,看着公园越来越美,刘琦打心眼里高兴,只要有空,她总会约上朋友进公园赏赏景聊聊天,特别惬意。

几乎每天上午,刘大爷总要陪着老伴准时去逛公园,这个公园就是家门口新建的启航路节点口袋公园。踩在灰色碎石子小路上漫步而行,四周绿树成荫,五彩缤纷的花朵点缀其间,微风拂面,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推门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这让两位老人幸福感满满。“这里的石子细,踩在上面一点都不硌脚,听园林工人说,这种路面透水性强,一下雨,雨水自然下渗,路面没积水,还能给周围的花花草草补补水,多好呀,我都盼着快点下雨了。”说到这,刘大爷爽朗地笑了。

在敕勒川大街和东二环路交会处有一个口袋公园,透水白沙景观结合景石点缀花境,用园林废弃物改成的座椅、铺装等园林景观设施,将韵雅趣幽的特色完美呈现,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雅趣园,这里的雨水花园景观和透水白沙点缀的花境最吸引人。

雨水花园,意思是把下雨后周围的积水全部储存在这里,就像海绵一样,把水吸进去,然后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这两年,我市大力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的建设,不断从规划设计层面充分考虑雨水渗蓄和利用功能,因地制宜设置雨水调蓄设施,采用雨水花园、透水生态铺装、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等方式,注重植物选配的生态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形成乔、灌、地被自然多层次合理配置的植物群落,从而提高绿地对雨水的滞留与疏渗作用,增强公园、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功能,实现周边区域雨水的消纳和蓄滞。2021年,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在对大黑河沿线石化桥以东区域三十余公顷的绿地范围进行景观提升改造时,建了一处雨水花园,这处花园融入海绵城市节水理念,用碎石模拟大黑河水系,植入观赏草、枯木等景观元素,塑造海绵体形成雨水花园景观,进而体现了生态节约型园林的景观功能特点。

我市在深入推进大黑河(呼和浩特城区段)、小黑河及沿线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优化工作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大小黑河景观带,而且,以大小黑河沿岸的城市绿道为载体,串联周围的花境广场、亲子乐园、雨水花园等景观点,打造以水为线、生态景观完善的环城生态廊道,有效提升景观品质,在更好地收集雨水的同时,逐步完善亲民便民基础服务设施,使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自然融合,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厚植于心,付诸于行。为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不走偏、不落空,得民心,我市将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建设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用足用好奖补资金,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明亮、蓝绿交织”高质量人居环境的需求,让美丽青城自然生态更秀美、水环境更清新。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综合

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宋向华

统筹/霍文睿 校读/霍文睿 初审/张翼 张耀 终审/赵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