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刘克欢:从捕鱼人到守护者

 
(策划:鞠林 统筹:潘敬林 童宗锦 编导/拍摄/航拍:潘敬林 剪辑:唐文洁 设计:张吉帧 资料素材来源: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黑鹳照片由刘汉华提供)

□ 常德日报记者 鞠林 潘敬林 童宗锦 通讯员 刘海林 摄影报道

刘克欢祖祖辈辈都是渔民,现在他把保护湿地生态作为自己的事业和使命。

刘克欢与协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在西洞庭湖湿地的一处沙洲上捡垃圾。

夕阳下,刘克欢在西洞庭湖边一处湿地巡视。

十年前,刘克欢是汉寿县岩汪湖镇小有名气的人物,他在西洞庭湖湿地的半边湖承包了上万亩水面,主要用来养大闸蟹。冬天,他还会请人在自己承包的水面下麻网,围捕随着洪水而来的野生鱼类,一次就可以把2、3千亩水面的大小鱼一网打尽,收入非常可观。

志愿者们驾着刘克欢买的铁壳船,在湖面上打捞漂浮垃圾。

保护区的执法船在西洞庭湖上巡视,环保志愿者们有时也会登上执法船,配合执法。

青山湖鱼鸟博物馆内,刘克欢与一些重点保护鸟类合影。平常他也没机会和这些“名鸟”近距离接触。

刘克欢和协会的志愿者一起聚餐。这些志愿者大部分都是上岸渔民,大家都是多年的老朋友,感情很好。

没多久,刘克欢就发现到了自己承包水域的异常,底栖的水草不见踪迹,死亡的贝壳、螺蛳堆积如山。大规模的螃蟹养殖破坏了底栖生态,部分湖底已经沙漠化。而随着多年的酷捕、滥捕,同时刘克欢发现自己的鱼获量也呈断崖式下滑。正在他苦恼之际,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下大力整顿生态环境。首先就从拆除刘克欢圈养螃蟹的围网开始。当时刘克欢非常抵触,还扬言要拼命。 最后,在政府部门的耐心劝导下,刘克欢还是以大局为重,主动拆除了围网。虽然损失惨重,还欠了不少外债,但在刘克欢结合自己看到的现状,也反省了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心里,湿地保护的概念渐渐根植心中。

刘克欢向到访的游客们宣传生态环保,并与他们合影。

刘克欢是汉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有时候也会应邀参加政府部门的相关会议。

2015年7月,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成立,刘克欢主动加入,并担任常务副会长。2018年,刘克欢被推选为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同时当选为首批洞庭湖民间湖长。2020年,汉寿县1225户渔民都已经退捕上岸,转产转业。这些年来,刘克欢自费买船、买车,带领志愿者们累计发放湿地保护倡议书3万多份,制止违法捕捞、捕鸟等行为140多起,救助受伤候鸟150余只。他带领一帮上岸渔民自发保护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的故事,随着中央、省市众多媒体的报道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他再次成为当地的“名人”。当年6月5日,刘克欢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刘克欢查看村民在自己鱼塘旁发现的一窝野鸭蛋。

几天后,这窝野小鸭鸭破壳而出。通讯员 刘克欢 摄

今年春夏之交,记者来到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刘克欢时,他正忙着和协会志愿者一起进行各种生态环保活动。在持续宣传和引导下,当地村民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一窝离村民住房不到300米的野鸭蛋也已顺利孵化。

未来,刘克欢还希望能够带着这帮上岸的渔民老兄弟一起,在守护家乡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态环境旅游方面有所作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