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现身说法,“存新茶,喝老茶”真有道理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两年去朋友那参观,她在家里专门留了房间存茶。

朋友解释,刚开始喝茶时,买的普洱比较多。

但近些年入手储存的,几乎都是白茶。

说完就打开房门,领我们进去参观。

推门而入,一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存茶箱摆了起码有几十个。

分门别类,齐齐整整地码放着。

存茶专用的库房里,墙壁上还挂着一个温湿度检测计。

朋友平时只要有空,就会进来检查。

要是发现房间内的空气湿度超过60%、70%时,就会打开抽湿机除湿。

左右看了一圈,发现摆在两旁的外箱上,还贴着朋友的手写标签。

备注有茶叶名称、入手时间、剩余斤数等。

看得出来,朋友对这满满一房间的茶,存茶工作很是用心。

参观一圈后,正准备上楼喝茶。

朋友拿出一个散茶密封袋,拆开一箱2016白毫银针,分装了半包带到楼上喝。

喝着那泡老银针时,聊天的话题很自然就引到藏茶方面。

论家庭存茶,这么多年下来,那位朋友积累了不少实用经验。

将那天下午的聊天对话梳理一番,能集合成这4点对新茶友很有帮助的藏茶指南。

《2》

一、有人说藏老茶就是一场骗局,你怎么看?

按朋友的想法,她可没觉得自己被骗,反而还是省了不少。

2015/2016年左右买的白茶,存了几年之后,现在价格都已经上去,省下不少买老茶的钱。

虽说买茶藏茶主要是为了自己喝和送人(送客户),没有想过转手再卖钱的事,但还是感觉自己买赚了。

这些年,她有听过不少藏茶踩坑的故事。

比如很多人在买茶时,完全不懂,入手的新茶简直一塌糊涂。

又薄、又涩、喝起来还不香。

这种新茶明显一看就不是潜力股,没有藏茶价值。

但很多不懂行情的新手,容易被人骗着说,这种新茶放个三、五年“养好”之后,茶味就会好喝。

照这种情形看,基本都是骗人的。

普洱也好,白茶也罢,新茶喝起来毫无可取之处的茶叶,不值得藏。

哪怕存再久也是老样子,茶味不会好到哪里去。

话说回来,只要自己买茶时没有被骗。

包括原料、工艺在内,方方面面的表现无可指摘,又怎能说是一场骗局?

《3》

二、茶叶买太多喝不完,会不会浪费?

朋友说,这点她倒不是很担心。

因为她家仓库里,看似存茶很多,但里面大多是散茶为主。

散茶蓬松占地方,实际重量没几斤。

并且里面还有好几箱茶,是帮亲友代存的。

自己实际存的茶,她按照家里的饮茶消耗频率稍微估算了下,“要是保持只出不进,喝之前藏下来的茶叶,估计能喝三年多。”

这个存量,还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

自从家里的存茶专用库房占满过半空间后,她已经开始保持“动态存茶”。

一边喝点以往的存货,一边适量买点新茶。

另外她在买茶时也不是什么茶都买。像绿茶这类保质期短、讲究趁鲜喝的茶叶,她就极少入手。

主要是自己不爱喝绿茶,更喜欢喝口味醇一些的老白茶。

白茶可存可藏,起码能放十来年,不怕喝不完浪费。

《4》

三、有人说茶叶想喝再买,不用特意去存,你怎么看?

朋友表示不认可。

新手刚开始喝白茶,先少量试水,倒也无可厚非。

但对于经常喝茶的老茶客来说,家里不存点茶,喝茶很不方便。

再说了,比起买现成,自己藏老茶的好处也有不少。

比如,花在买老茶支出上能节省不少。

新茶的价格相对更透明,比起直接买老白茶。“存新茶,喝老茶”的买茶成本会更少。

按朋友的说法,她平常主要喝三、四年陈的白牡丹、春寿眉散茶。

从行情看,这两种茶在近些年也涨了不少。

当年她在买茶时,价位可比现在便宜多了。

比如,喝自己存的老茶更放心。

近些年随着白茶慢慢变火,平日人情往来时,也有收到不少别人送来的老茶。

说起来也好笑,现在很多礼品包装的白茶,外盒看着倒是挺高大上,结果上面就直接印上“老白茶”这三个大字。

具体是白牡丹,是寿眉,是哪个产区的,一概不提。

这种茶饼每次只要一打开,里面十有八九是黑乎乎的做旧茶,自己根本不敢喝。

比起现在外面动不动“10年荒山老茶”、“7年陈纯手工自制老白茶”的满满噱头相比,朋友觉得还是喝自己存出来的老茶,心里更踏实。

不管怎么说,总不用再担心买到乱七八糟的做旧茶。

再比如,喝自己亲手存的茶,更有满足感。

那次在朋友家喝茶时,她特意将2016白毫银针开箱,取出来招待我们。

烧水泡茶间隙,还特别“凡尔赛”地和我们提,“这茶在外面已经绝版买不到。”

因为这批白毫银针,是在熟人推荐的茶农那直接订的。

本身产量就不高,一早就已经断货。

还好当时入了两箱,不然也留不到现在。

结合朋友的喝茶习惯看,她喝白茶对散茶情有独钟,平时很少喝饼茶。

但现在的老白茶市场里,饼茶多,散茶少。

早年生产的白毫银针、牡丹王(散茶)之类的白茶,能留存到今天的数量并不多。

买老白茶,老寿眉常见,老银针难得。

像这种存量少、概念稀罕的白茶,还好是一早买了。

否则近些年要想再入手,且不说买茶成本变高。

能不能买到满意的,还是一大问题!

《5》

四、家里的老茶还没喝完,有必要买新茶吗?

站在藏家的立场,朋友分享出她的存茶经验。

虽然,新茶每一年都在生产,但每一年的风味都会有变化。

和很多人喜欢“白茶年份买越老越好”的茶客不同,她会更关注一款茶的年份好不好。

就像藏酒一样,82年的拉菲,早已在业内封神。

更早年份的81年、80年拉菲,未必有82年的名头响。

背后正是因为,1982年的夏天的天气特别好。

使得那年的葡萄品相堪称完美,能酿成经典的82年拉菲。

藏白茶,年份因素是不容忽略的。

每一年的天气情况都有不同,决定每年的新茶都会存在风味差别。

哪怕同样是新茶,每年都能喝出不一样的变化。

对足够有耐心的茶客来说,专门藏下每个不同年份的白茶,最后再放在一起对比。

喝起来,也是乐趣多多。

《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藏茶的过程,有些像集邮。

每年藏点风味不同的新茶,收集下来,也是一种乐趣。

但藏茶又与集邮不同,茶叶作为消耗品,平日喝茶能逐渐感受一款茶的风味变化。

同一款白牡丹,藏一年喝、藏三年喝、藏五年再喝。

不同时间段,能喝出不同的风味美好。

通过纵向对比,更能有效提升喝茶段位。

一边喝,一边存。

更能有助于彻底喝透一款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