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公益路 红色慈善人 —— 记泰安市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馆长丁兆村

2021年度全国慈善会慈善工作巡礼·慈善人物

革命公益路 红色慈善人

—— 记泰安市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馆长丁兆村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希金)丁兆村于2010年3月走上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馆长的岗位,一干就到了现在。在丁兆村心里,这是一份光荣的工作,更是一份崇高的荣誉。

  2009年春天,丁兆村为开发徂徕山红色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时,来到位于徂徕山西南麓的磨山峪村北,看到一片坟茔墓林。经多方了解得知,这些旧墓是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4年安葬的抗日烈士。出于一种家国情怀与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自2010年起,丁兆村先后自筹资金,对烈士墓群进行了整修,整修后的烈士墓群焕然一新,庄严肃穆。泰安高新区将其命名为“泰安徂徕山烈士陵园”。


丁兆村(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磨山峪村是抗战时期中共山东省委活动地和徂徕山起义部队驻地旧址,有泰安县最早的烈士墓群。丁兆村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在旧址保护性修缮的基础上建成了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纪念馆,现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展馆面积达2128㎡,布展面积达5000㎡,实物纪念藏品2629件/套,文献资料近万册。十多年来,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纪念馆不断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丁兆村为挖掘整理革命烈士事迹、保存革命烈士遗迹作出了重大贡献。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各地参观者30余万人次。

  丁兆村既是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馆长,同时也是一名医生。疫情发生后,他利用自己的专长,帮助项目驻地村建立了防疫门诊,指导村民防疫;向附近十几个村级防疫点以及泰安东岳中学、九三学社等单位捐送了价值3万多元的口罩、酒精、洗手液等防疫用品。

  磨山峪村共有村民147户,为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从2009年起,丁兆村经常与村两委负责人交流沟通,制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他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帮助磨山峪村修筑了道路一条、小型水库两座,解决了部分农田和林木的灌溉水源问题。同时,他特别注重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实施重点帮扶出资出物,协助村两委做好乡村振兴项目,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大家称为“好馆长、贴心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