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7)丨刘克欢:从“靠水吃水”到“守水护水”

2022年六五环境日期间,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共同公布了2022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名单。近期,我们对其中的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展示。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向他们学习,一起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姓名:刘克欢所在单位:湖南汉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

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近46万亩的西洞庭湖湿地,是东亚越冬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是长江中下游洪流的首个“缓冲器”,也是长江、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很难想象,8年前,这里渔网遍野,杂草丛生。由于过度捕捞、围湖造田、乱砍滥伐、违法挖沙、随意排污,西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破坏。

作为当时的渔民,刘克欢也曾是“破坏者”中的一个。

刘克欢父母都是渔民,四处为家,吃在船上,住在船上。他也出生在船上,家里人给他起的小名叫“汉寿佬”。从小见证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不易,高中毕业后,刘克欢入伍从军。退伍后,他选择外出打工,不愿再回到湖里做一名渔民。2009年,见家乡汉寿县西洞庭湖养殖大闸蟹收益可观,刘克欢再次当起了“渔民”。他与同乡合伙,扯网围了2.88万亩湖面,成为当时西洞庭湖区最大的养螃蟹专业户。

2015年,隶属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湖南汉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成立,刘克欢先后被推选为常务副会长、会长。刘克欢掂量出了这顶不是官帽的“帽子”的分量,那就是大家的信任。从此,刘克欢彻底从“破坏者”中走出来,成为西洞庭湖湿地的志愿者。

协会建立以来,刘克欢和其他志愿者,没有报酬,不图私利,一年四季守护着湿地,清理湖中垃圾、劝阻非法捕捞、守护候鸟安全,一守就是8年不歇息,就像一群永不飞走的留鸟。8年间,刘克欢和其他志愿者付出了鲜为人知的艰辛。

刘克欢使用的打捞船是他自费1万多元购买的一条二手铁皮船。船身不大,可容6到8人同时站立打捞湖面垃圾,船尾发动机旁摆放着各类打捞工具,船头留出一定空间,存放塑料袋、麻布袋,用来转运垃圾。协会每年都会开展集中打捞活动,特别是汛期,基本上保证每周组织会员打捞2次。还不定期组织岸上巡湖清理垃圾活动,并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湖边,为老百姓做环保宣传。

为了保护候鸟,协会还在西洞庭湖半边湖成立了全国首个民间黑鹳守护站。每年冬候鸟来临期间,组织志愿者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对候鸟最多的半边湖等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守护越冬候鸟。

多年来,刘克欢带领志愿者们累计发放湿地保护倡议书3万多份,共清理湖面垃圾7000多吨,制止违法捕捞、捕鸟等行为140多起,救助受伤候鸟150余只。

来源 | 湖南生态环境

编辑丨张冰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6)丨李树森:“怪老李”情满“生物圈”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5)丨谷德国:从普通人到环保卫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