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县:“六种模式”叠加 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山西新绛县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关键,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六种模式”,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清晨六时,仲夏时节的泉掌镇南张村蔬菜市场早已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已花甲之年的蔬菜经纪人吴黎明忙碌着卸货、过磅称重、挑拣包装,近一个月市场卫生环境、管理服务的变化让这位有着二十年经历的蔬菜经纪人更加精神振奋、信心百倍。

泉掌镇南张村蔬菜经纪人  吴黎明

“自从村委会接管以后,市场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不定时对电子磅进行抽查,防止缺斤短两,老百姓统一开三联单,使老百姓卖菜放心,市场确实是蒸蒸日上。”

泉掌镇南张村蔬菜市场辐射泉掌、古交、三泉、北张等四个乡镇,是新绛县重要的蔬菜交易市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还得益于今年5月7日,蔬菜市场对外承包到期后,南张村将市场经营权收回,由村集体自主经营。本着推动蔬菜长远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南张村派专人负责指挥交易蔬菜车辆的安全,每天下午准时进行清扫,三天一次小扫除,五天一次大扫除,营造干净整洁的市场环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公平的市场交易机制,保障蔬菜品质、菜农利益。

泉掌镇南张村村委主任  吴小红

“咱这在承包以前,蔬菜一天交易量是30多万斤,接管了以后,咱们目前经营这一个多月,每天的交易量40万斤,每天给集体增加集体收入1000元以上,然后咱这市场在承包的时候,每年承包是40万,村里接管了以后最终能达到个70万,每年给村集体收入增加30多万。”

南张村是新绛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今年,新绛县立足县域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在全县范围内总结提炼六种增收模式,即“三资”盘活提质经营增收模式、“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增收模式、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增收模式、村企结对互利共赢增收模式、依托主导产业延链服务增收模式、乡村文旅节庆赋能增收模式,引领各村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步伐。

新绛县农村经济事务中心主任 邢岗

“县委县政府探索的这六种模式中,第一种就是“三资”盘活提质经营增收模式,也就是说村级的资金、资产、资源盘活和提质这两种方式,都有存在。目前我们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各村结合本村实际,因村制宜,找准短板弱项,放大发展优势,多渠道,可叠加多种模式同步发力,并不是只其一种,像阳王镇的北池村六种模式都有,这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了多重保障。”

方法有了,如何产生更大效益?新绛县建立包联机制,实现镇班子成员包联行政村全覆盖,19名县级领导每人包联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教法子”“指路子”,帮助制定符合村情的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计划;同时组织全县大观摩,引导各镇各村对标对表,相互借鉴,专题研究,集思广益,趟出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阳王镇阎壁村将村集体500亩机动地收回自营,给3000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万安镇万安村充分依托油桃产业,建设冷链果蔬物流园等,为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泽掌镇光村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目前,全县已形成“县级统筹谋划、镇党委深入指导、村党组织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党建引领产业旺、村强民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正在古州新绛徐徐铺开。

新绛县农村经济事务中心主任 邢岗

“目前,全县15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路径、一村有多策”,确保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50万到100万元的村不低于25个,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个。”

作者:丹妮 国强

编辑:孙朝阳(实习)

监审:卜庆鹏

声明:该账号所发布文章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转载文章会标注来源,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字乡村频道的立场及观点。如有其他需求,也可与我们联系。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