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之窗|《自然》:天黑请闭眼,癌细胞请睁眼,癌细胞请转移

当你睡着的时候,癌细胞却醒了!

真的没想到,当夜幕降临,我们进入梦境的时候,它却在拼尽全力的滋长。

多年来,癌症一直是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尽管在临床护理和癌症生物学领域有许多发现和进步,但我们对这种疾病的知识,仍然存在关键的差距有待解决。在癌症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象中,最需要了解的就是癌细胞为什么会转移,它在用何种方式从起源组织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在转移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CTC(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现阶段,CTC检测通过捕捉检测外周血中衡量存在的CTC,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以便实时监测肿瘤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实现实时个体治疗。

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发现了CTC在静止期(夜晚)极易转移,而活动期(白天)产生的CTC缺乏转移能力。

众所周知,原位癌区域中一些癌细胞转变成循环肿瘤细胞(CTC)并转移到人体内的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瘤,这是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健康的重要原因。

为了观察循环癌细胞在人体不同状态(清醒和熟睡)的浓度,研究人员对30名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分别在上午10点(清醒)和凌晨4点(熟睡)两个阶段收集了她们的血液样本,大部分循环癌细胞(CTC)、CTC群都来自于夜间获取的样本。

研究者夜间采集的样本中,发现了的CTC(78.3%)在休息阶段的时间的数量更多,包括单个CTC、CTC集群和CTC–白细胞(WBC)。

睡眠阶段,有更多的循环肿瘤细胞

随后,他们在乳腺癌模型小鼠中验证了这个现象。研究人员发现在白天休息时,小鼠血液内的CTC会上升达到峰值,且白天进入血液的CTC更容易发展成新的肿瘤。而一些关键的昼夜节律激素,如褪黑素、睾酮和糖皮质激素或能促进CTC的生成,而胰岛素或能直接促进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这项研究或能为有转移倾向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循环癌细胞从原始肿瘤中的逃逸受到褪黑激素等控制,褪黑激素决定了我们的昼夜节律。”研究者表示,CTC的时间依赖,可能会改变医生对患者评估和治疗的方式。不过,本研究大部分结论是通过小鼠试验得出的,在将昼夜节律纳入标准实践之前,这些发现需要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行测试。

早在2014年,Nature子刊的一项研究显示,癌细胞在夜间扩散得比白天快,其原因就在于一种激素:糖皮质激素(GC)抑制了有助转移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由于夜晚糖皮质激素分泌下降,EGFR高度活跃,因此这些癌细胞在夜晚要扩散的更快。

研究人员表示“现在的癌症治疗通常是在白天进行,这时病患自身就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新型治疗方法,而是针对目前药物的全新治疗时间表。”

排版/编辑:刘则伯、秦苗

审核:王丽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