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二代”让非遗传承有了下一个100年的希望……

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通讯员 袁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方水土独有的符号,记录着人们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

在社会各界因部分非遗项目后继无人而扼腕叹息时,湖北的“非遗二代们”却回归了。他们接棒非遗传承,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活力。

90后传二代大献创新点子

彭肖肖

今年5月31日举办的湖北非遗产品优惠展销季暨首届非遗时装秀活动中,由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刘小红及其女儿彭肖肖带来的大冶刺绣系列非遗产品吸引了许多人驻足欣赏和购买。

在活动现场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在绣绷前专注刺绣的人正是彭肖肖,虽然周围的环境十分嘈杂,但是面对手中的婚书,这位年轻的“传二代”熟练专注地一针一线绣着,金色的丝线在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让人感到刺绣这项精美的手艺,逐渐回归现代生活。

今年31岁的彭肖肖也是大冶刺绣第六代传承人,但是90后的她面对非遗传承,却走出了一条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路。

说起为何接班大冶刺绣,彭肖肖笑了起来,告诉记者,“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

在彭肖肖的童年回忆里,母亲总是点着一盏泛着黄色光晕的台灯,在灯下一针一针地绣着手中的绣品,而母亲手中的针就像画家的画笔,绣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幼小的彭肖肖的印象里,母亲就没有一刻停止过刺绣,而母亲由于常年刺绣而导致变形前倾的颈椎也给彭肖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觉得刺绣只不过是妈妈养活全家的谋生手段而已,当时的我完全不能理解妈妈为何如此致力于传承大冶刺绣,所以,上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一条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路,因为喜欢唱歌,我选择了声乐表演专业。”

母亲刘小红彭肖肖(右)

事情的转折在2016年,那年彭肖肖嫁人了,而母亲送给她最好的一份礼物就是自己亲手绣制的嫁衣。谈起当时的场景,彭肖肖仍然眼泛泪光,表示这将是她一辈子难忘的日子,“你知道吗,能穿上由妈妈亲手绣制的嫁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而这件带有妈妈温度的重工嫁衣也让现场的来宾们称赞不已。也就是那一刻,彭肖肖突然理解了母亲这些年坚持刺绣的意义,“我想,刺绣对于母亲而言早已不是一个谋生手段,更是她的人生理想。”于是,彭肖肖决心要回到家乡,和母亲一样,把大冶刺绣这一美好的事业好好传承下去。

随后,母女俩一起创办了刺绣品牌小红绣,但是彭肖肖对于这个品牌却有着和母亲不一样的经营理念,母亲刘小红认为传承刺绣技艺应该是用师带徒的传统模式,“妈妈认为刺绣是慢工出细活,一幅简单的作品有时也需要绣成几个月,这才是真正的传承非遗,而我认为只有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到刺绣,才能让更多的人爱上刺绣,传承非遗,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刺绣大师。”这也成为了母女俩创业初期一直争论的话题。

玉兔桂花扇 滚针 掺针 虚针DIY

对于想入门的刺绣爱好者来说,传统题材难度很大,很多人在尝试一下之后只能放弃,根本没法坚持,怎么样才能让刺绣爱好者不会被难度大的传统题材“劝退”成为了彭肖肖思考的问题。只有适合大众的产品,才可以让大冶刺绣走得更远,手作婚书、宝宝肚兜DIY材料包……越来越多的点子在彭肖肖脑海中产生。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容易地上手,彭肖肖还制作教学视频,把刺绣针法、难点、易错点用演示加解说的形式一一录制下来,上传到短视频平台。让人惊喜的是,在没做任何推广之下,彭肖肖制作的视频就达到了百万播放量。“可能大家感觉刺绣消失了,不过在学会自己手作婚书和DIY宝宝肚兜之后,就可以让情感倾注于这些自己动手所作的刺绣之中,在人生重要时刻留下纪念。”

端午小粽子香囊 打籽绣DIY

在采访中,记者被产品上写着的“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绣给最重要的人,重要的时刻给重要的你”这两句话所吸引住,彭肖肖解释道,“我们所有的产品设计都围绕着这两句话,不同的产品类别围绕不同的人生重要时刻,用一针一线联结大家的情感岁月。我们的产品都结合了当代的特点进行了改良,在不丢失传统技艺特点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目前,小红绣账号全网拥有粉丝近30万人,发布的免费原创教学视频播放量破亿次。“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以视频+电商的方式传承传播中国刺绣文化。这两年,至少近十万人学习过小红绣材料包,传播人数呈多倍增长,2022年预计营业总额达到500万。”2019年,小红绣项目获2019“建行杯”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全国金奖,并参加央视2台创业英雄汇节目。

婚书 平针绣DIY

在彭肖肖的带领下,新的刺绣模式也赋予了“绣娘”新的定义,刺绣技能的免费传播使得更多的人不限时间不限地域零门槛学习刺绣。女儿的努力也被母亲刘小红看在眼里,随着小红绣在网络上知名度的提高,找刘小红学刺绣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让异地的学徒也可以学习,彭肖肖便和母亲一起把刺绣技术录制成系统课程,每次母女二人合作拍摄视频时,总是笑声不断。此前因为经营理念不同而时有争吵的母女俩也因为现在共同的心愿变得越来越亲密。

“母亲是我最尊重的人,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们共同的心愿便是让大冶刺绣走进千家万户。”彭肖肖坚定地说。

小小麻花拥有无限可能

杨欢

在5月26日公布的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1987年的杨欢成为116人名单中最年轻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而这位85后小伙也是随州老字号麻花店“虎福瑞”的掌门人。

6月22日,当极目新闻记者拨通这位年轻掌门人的电话时,电话那头的杨欢正在麻花的生产车间忙活着,“我们的麻花是纯手工制作的,光是制作就要经过20多道工序,首先从和面,到成型切条,再加上上糖和包装,所有的环节都是纯手工操作的。”而在电话里,他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转型线上创业、战胜市场挑战的经历。

杨欢在制作手工麻花

杨欢的童年记忆伴随着麻花的酥香,一家人挤在一间只有十几平米的小平房里,每天三四点就起床搓麻花的父母,在零下的冬夜走街串巷叫卖麻花,都构成了杨欢内心最深处的记忆。而父母的艰辛,也让杨欢一度拒绝接手家里的麻花生意。

谈起自己的曾经,杨欢爽朗地对记者说:“我原来还是你的同行呢。”毕业后,杨欢进入到随州当地的电台工作,这一干就是4年,随着父母年岁的逐渐增长,杨欢在家人的劝说下辞职回来继承家业。刚开始接手生意时,麻花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当时的售卖条件也很简陋,杨欢骑着一辆改装的电动三轮车,穿行于随州城的大街小巷,这也一度让年纪轻轻的杨欢觉得难以接受。”那时候我才20多岁,遇到一些同事和朋友的时候非常难为情,但是慢慢地,我开始适应,尤其是看到大家吃到我们的麻花时都说是终于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我非常有成就感。”

“虎福瑞”麻花礼盒

而在售卖中,他也发现虽然继承了父母的手艺,做出了跟他们一样香、脆的麻花,但对于广大的食客,特别是第一次尝到自家麻花的人来说,我们的麻花与其他麻花的区别并不大,也可以说不明显。

为了做出更香更脆的麻花,杨欢对食材选配、制面技巧、油炸火候等各方面进行了提升和创新,以匠心精神做出独特的家乡味道。杨欢说那段日子自己每天一早起床就钻入厨房待一整天,晚上睡觉时脸上身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而经过改进的麻花不仅鲜香酥脆,更是入口化渣。此外,根据市场需求,他把传统大麻花制作成入口方便的小麻花,定制独立密封包装,注册“虎福瑞”品牌,将走街串巷吆喝百年的麻花制作技艺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的麻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杨欢自信满满地答道,“手工跟机械化的区别就是人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经验控制它的温度,而机械化生产只是一个流水线的过程,然后做出来的产品是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口感,区别非常大。”

“虎福瑞”黑芝麻口味麻花

“法必宗如古,式必从其新”,为了让年轻人可以有更多选择,杨欢决心在口味上下功夫,“原先我们的麻花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甜咸味,我觉得是时候做出些改变了。”于是,杨欢在传统技艺中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实现了麻花品种由当初的单一口味到如今的果仁、肉松等多种口味,让祖传技艺和现代技艺得到有机融合。

受2020年疫情影响,麻花的线下销售受到冲击,杨欢把店里的食品都捐给当地医院和志愿者,给工人放了假。可是在家里待了两个月的他也开始发愁以后麻花的销路该怎么办。

线下不行,那就试试线上。杨欢之前把精力主要放在线下,可对于线上拓展市场是一头雾水。2020年6月,湖北省启动首届“非遗购物节”活动,借助网络平台,开展非遗宣传与直播带货活动。至此,杨欢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进入到一个全是手艺人的600人大群后,杨欢和群内的“店小二”和众多手艺人以及商家一起互帮互助,“我们经常在群里讨论如何运营,也会讨论工艺传承与创新。”杨欢说。

“虎福瑞”原味口味麻花

谈及未来,这位“传二代”信心满满,“希望通过我们的创新,可以让我们的麻花走得更远,让更多的年轻人认可我们的产品。”在采访最后,杨欢也透露自己也在研发新的产品,至于是什么,杨欢神秘地说道,“暂时保密,敬请期待!”

近些年,随着“非遗二代们”的逐渐回归,也让“非遗”这个曾经让人一听就觉得古老、传统的词汇变得越来越年轻和接地气,他们传承、保留、改良、创新,更愿意不断尝试和探索,发现非遗的更多表达可能,而通过“非遗二代”,湖北非遗技艺更好地得到了传承,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光发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