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好造孽,蚊子只爱我……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人群里 ,飞着一只蚊。

我迷朦的眼睛里长存,

半夜你无影神踪。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好造孽,蚊子只爱我,

这悠长命运中的晨昏,

常让我,望包包出神……

 

歌唱完了,想不通还是想不通。

为啥子大家一起上班、吃饭、看电视、摆龙门阵、打麻将、散步,隔壁子的猪队友、闺蜜、同事永远上好八好,蚊子就只ao我?

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的李萌萌医生就要来给大家讲一讲,蚊子究竟最喜欢哪些人,现在那么多的驱蚊防蚊方法哪些是靠谱的,哪些又是起反作用的,以及怎么处理被蚊子咬了的包,才能不那么痒。

1

不是所有的蚊子都会咬人吸血

世界上的蚊子上千种,但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会咬人吸血,雄蚊子一般不咬人,而是以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花蜜为主。吸血的都是雌蚊子,因为它们的卵巢需要很多蛋白质才能发育产卵,而植物的汁液或花蜜都没有蛋白质,就需要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来满足产卵的需求。

2

楼层再高也会有蚊子

不晓得有多少人在买房子时,被“楼层住得高,蚊子憋憋少”这种话忽悠过,当真资格住进20楼发现,蚊子依旧会在每年夏天准时报到。

真的不要小看蚊子这种小虫虫,虽然人家的翅膀莫得鸟类煽动的力量大,但真的很飞得!

有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蚊子是飞机中的战斗机的结论,2019年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很牛的杂志《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蚊子的飞行能力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风的帮助下,蚊子不仅飞得远,还飞得高,在高于地面40到290米的空间里,都发现了蚊子,而且数量还不少。

290米是个啥概念呢?举个例子,金融城的双子塔够高了吧,但高度是218米,春熙路上IFS那栋楼感觉还要高点,没错,但高度是248米,离290米还差10层楼的样子。所以千万不要觉得住得高,蚊子就飞不上去。

3

一关灯就出来了,不是因为蚊子视力好

大家有没有发现,但凡蚊子在半夜三更出现,灯一关就嗡嗡嗡地飞,等你翻身起来把灯一duo开,却又安安静静,难道是因为蚊子的视力好,看到开灯了就躲起来了?

其实蚊子咬人并不是依靠视觉来锁定目标的,而是靠室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味来给自己“导航”。

人体自身会散发出高热量,导致周边温度升高,加上呼吸也会产生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这些因素能让蚊子不靠视力就能锁定你。为了要多ao你几口,蚊子会煽动翅膀四处找机会下手,它煽动翅膀的速度很快,每秒能达到600余次,那种讨人厌的嗡嗡嗡声音就是这样出现的。而当你把灯一duo开,灯也会散发热量,蚊子短时间内就突然懵逼了,莫法100%锁定人在哪里,自然就会先缓一缓。 

被蚊子咬了之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想去抠、掐,因为被咬出的包会痒,这是因为蚊子在咬人吸血的同时,还会将唾液注入人体,唾液中的蛋白质会引起人体轻微的免疫反应,并随之释放出组胺,从而让你觉得痒。

但其实,被蚊子咬了之后,除了痒,还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后果。

1

感染

在蚊子把口水注入到人体内时,皮肤的第一反应就是起包,多数人可能就只是个小包而已,有部分反应强的人,这个包就比一般人肿得更大,还会疼痛,甚至感染出现脓包。

另外,好多人被蚊子咬了之后,都喜欢去掐那个包,掐个十字不够还要掐个米,再掐朵菊花。虽然掐的瞬间是舒服了,不那么痒了,但这样真的很容易导致感染。尤其小奶娃儿的皮肤娇嫩,被蚊虫叮咬后再去抠几下、掐几下,更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

2

传染疾病

比起身上的一堆包,其实被蚊子叮咬后更大的风险是它会传播多种疾病,据不完全统计,蚊子可传播的病原体和疾病类型超过80种,常见的有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等,这也是喊大家要做好防蚊工作最重要的原因。

 

问:

“医生,虽然但是我还是想问一句,蚊子会不会传染艾滋病、新冠病毒?”


答: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不会。 

蚊子传播病毒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科学家们就艾滋病的传播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了,目前也得出肯定的结论:1.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2.艾滋病病毒不会在蚊子体内生存繁衍;3.世界上没有因为遭蚊子叮咬被感染艾滋病的病例报告。

而对于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也官方回应过,到目前为止,暂无证据表明COVID-19可以通过蚊子传播。

有时候蚊子就是特别专一,哪怕在同一个屋檐下同时坐着好几个人,它就偏偏特别青睐某些人,专门盯到咬。其实蚊子这么喜欢你,多半还是因为你身上的一些特征,让蚊子更容易找到你,比如以下这五类人,就很容易得蚊子专宠。

第一类

胖子和爱出汗的人

胖子怕热爱出汗大家都晓得就不紧到说了,还有部分新陈代谢旺盛的人出汗也比较多,蚊子就喜欢你们这些汗多怕热的。

第二类

爱运动的人

运动后,人体温升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伴随着强烈的汗味,这相当于主动给蚊子招手,喊它搞快来ao你。

第三类

孕妈、婴幼儿

孕妈妈和小奶娃儿的体温也会比普通人更高一些,同样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更多,蚊子自然不得放过你们。

第四类

 爱“臭美”的人

多数化妆品、护肤品都有气味,其中部分气味来源于一种叫“硬脂酸”的物质,研究中发现蚊子很容易被这种气味吸引,所以化妆品、护肤品、发胶等用得较多的朋友,更容易被蚊子瞄准哦!

第五类

穿深色衣服的人

深色衣服更容易吸收到光和热量,那么比起穿浅色衣服的人,也更容易让蚊子注意到你。

问:

“医生,不是说O型血容易遭蚊子咬的嘛?!”

答:蚊子是很聪明也很能干,但是它还没能干到可以隔着皮肤分辨出人类的血型,所以蚊子咬你跟你的血型没得任何关系了!不信你问你身边,A型、B型、AB型都有非常招蚊子的人。

又问:

“那医生,我既不胖又不爱运动,没有怀孕,不化妆还不喜欢穿深色衣服,但咋个蚊子就是专门盯到我咬嘛?!”

答:虽然人类对于蚊子的相关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甚至好多研究人员不惜贡献出自己的手臂、血来让蚊子咬,就是想彻底搞懂它。但对它的了解在不断加深的同时,也发现有些问题仍然还无解,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劝你,就不要紧到思考了,想不通也莫法,好好生生做好防蚊才是王道。

室内

1

首选蚊帐

能有效隔绝蚊子,且不含任何化学制剂。但蚊帐也不是万能的,比如一不小心放进去一只蚊子,噢豁,那简直是关到里面咬。

2

蚊香或电蚊香

室内选择蚊香或者电蚊香都行,相比之下,电蚊香由于不含明烟明火,安全性会更高。蚊香和电蚊香的成分基本相同,通常都含有除虫菊酯类,功效差异不大,买正规产品就行。

3

其他物理驱蚊

除蚊帐外,防蚊拍、电蚊拍、纱窗、纱门都是很好的物理驱蚊工具。

室外

室外推荐使用驱蚊水、驱蚊喷雾等,尤其以下四种成分是蚊子最讨厌的味道:

1

避蚊胺

它的味道易挥发,类似于人类汗液的味道,通过阻断昆虫嗅觉受体的1-辛烯-3-醇起效。建议2个月以上孩子可使用,浓度不超过30%。

2

派卡瑞丁

对人来说,它几乎无色无味,但对蚊子来讲,却是具有干扰性的气味,会导致蚊子感受器受扰,无法精准定位人所在的位置。建议2个月以上孩子使用。

3

驱蚊酯

常被添加至各类花露水中,建议2个月以上孩子使用。

4

柠檬桉叶油

提取自桉树提取的精油,建议3岁以上孩子使用。

特别提醒:驱蚊用品不能对脸喷

驱蚊液不要对着眼口鼻喷,如果想在面部使用驱蚊产品,先喷到手上,再抹到相应位置会更好。驱蚊产品作用于皮肤时,记得注意是否有刺激性。如果有,请立即停用。

 

问:

“医生,现在很火的驱蚊贴、驱蚊手环有莫得用喃?”

答:驱蚊贴、驱蚊手环可能含有上述四种成分,毕竟它就戴在手上、脚上,贴在衣服上,能保护的范围就那么一点点,还特别容易挥发,所以驱蚊的作用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可以说是非常有限了。

前面我们说过了,为了防止感染和肿大,被蚊子咬过的包不建议去掐,更不建议去抓、抠。面对蚊子送的包,这样处理才正确:

 1   可以用冷水冲洗或冷敷

 2   如果很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樟脑、薄荷的软膏和复方涂剂,或者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

 3   对于持续性蛰咬反应,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必要的。

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弱效至中效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成人可以使用强效或者超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等;当然,不宜多种联合使用,而且通常长期应用也是不必要的;

 4   如果合并感染出现脓肿水疱,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菌软膏,如夫西地酸、莫匹罗星等。

 

问:

“医生,老辈子带娃儿,喜欢往娃儿身上的包包涂口水,这个要咋个说服他们呢?

答:老辈子些的这个动作,是以为口水可以消毒、消肿。实际上,人的口水中99%是水,剩下的是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并没有消毒、消肿的作用,更不能止痒,所以麻烦各位老辈子,不要在蚊子咬了的包包上涂口水了,娃儿的没用,你的也没用。

 

都,是勇敢的

你承重的飞翔,你的,嗡嗡,你犯的错

都,不必隐藏

我额头的包包,我的,痒痛,我的绝望

无论是吸血孕育生命的你,

还是暗夜中辗转反侧的我,

你和我那么像

都是人生的孤勇者……

 

参考文献 

[1]Diana L Huestis, Adama Dao , Moussa Diallo,et al.

Windborne long-distance migration of malaria mosquitoes in the Sahel.Nature, 2019,574(7778):404-408.DOI: 10.1038/s41586-019-1622-4

[2]M M Iqbal.Can we get AIDS from mosquito bites?J La State Med Soc,1999,151(8):429-33.

[3]Troy Day, Nicole Mideo, Samuel Alizon.Why is HIV not vector-borne?Evol Appl,2008,1(1):17-27. doi: 10.1111/j.1752-4571.2007.00014.x. Epub 2008 Jan 9.)

[4]世界卫生组织(WHO).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dvice for the public: Myth busters.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advice-for-public/myth-busters

本文作者 

(点击作者名片可跳转到医生主页,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