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五项行动提升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五项行动提升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解读《自治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天山网记者 管梦颖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防控、伤害致残防控、康复服务促进五项行动,进一步加强我区残疾预防,健全完善残疾预防工作体系,提高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其具体举措有哪些?有什么亮点?6月27日,记者就此专访了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

康复教师为听障儿童进行听力语言个别化康复训练。自治区残联供图

  加强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

  问:《行动计划》在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方面有何举措?

  答:主要从加强婚前、孕前保健,提升产前筛查和诊断能力,加强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等方面推动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明确到202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要达到70%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要达到80%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要达到90%以上等目标。通过建立筛查、阳性病例召回、诊断、治疗和随访一体化服务模式,促进早筛早诊早治,减少先天残疾。

  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孤独症等五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致残性疾病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要动员整个社会,特别是母亲知道孩子出生后应主动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通过筛查发现可能致残的疾病,并能尽快干预、康复。

  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

  问:《行动计划》对帮助残疾人康复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我们将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各项助残惠残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康复医疗服务。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层康复医疗能力。积极发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将康复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同时,加快康复医疗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衔接融合等。

  二是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支持性服务等基本康复服务。细化完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逐步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定点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完善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增加康复服务供给,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加强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推动建立全区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

  三是推动长期照护服务。建立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落实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做好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以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的衔接。

  两项指标目标值适度提高

  问:《行动计划》有何亮点?

  答:《行动计划》确定了26个主要指标预期值,新增“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指标,将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两项指标目标值适度提高。

  在疾病致残防控行动中,结合我区开展的全民健康体检工作,《行动计划》提出早期发现和分类处置结果异常指标,并对诊断为慢性病的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管理。

  《行动计划》更加重视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针对各阶段主要致残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推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系统连续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行动计划》新增了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建立残疾预防科普知识库,加强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组织实施重点宣传教育行动,确保到2025年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