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口服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I期结果公布!| ASCO 2022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便利、疗效不减,口服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初见成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数据,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2020年全球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晚婚晚育的思想盛行,乳腺癌的发病率更是有稳步上升的趋势。

可喜的是,随着新型治疗药物研发以及治疗策略完善,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依从性、经济负担成为肿瘤全程管理的重要问题。因此,开发疗效与便利性并存的药物将有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乳腺肿瘤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乳腺肿瘤内科和一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姚和瑞教授就带来一项评估口服紫杉醇在我国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PK/PD的研究(摘要号:P1104)。

ASCO壁报截图

“医学界肿瘤频道”就此特邀项目负责人姚和瑞教授详解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及其临床意义。

我国口服紫杉醇研究数据出炉!

紫杉醇作为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对控制肿瘤进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药物特性,静脉制剂是紫杉醇的主要剂型。患者需要来医院完成化疗疗程。为提升治疗方案的便利性,研发口服紫杉醇制剂是肿瘤患者的治疗需求。

本研究共纳入24名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予紫杉醇口服,第1-3天,每周重复,连续16周。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53岁(35-70岁),中位治疗线数和平均治疗线数分别为2线和2.5线。其中,96%接受过化疗,既往使用过紫杉类药物83%,83%接受过内分泌治疗。

研究发现,紫杉醇敏感的人群(n=15例)中,研究者评估和独立影像评价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0%(6/15)和36%(5/14),疾病控制率(DCR)为93%。研究中,尚未发现药物的暴露参数和疗效和毒性有直接关系。

安全性方面,全组并未发生超敏反应。任何级别不良事件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83%)、神经毒性(29%)和腹泻(46%),3级以上的治疗相关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6%),白细胞减少(33%)。发生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1例(4.17%),表现为粒细胞缺乏性发热、肺炎和感染性休克。

便利、疗效不减,

口服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初见成效

在乳腺癌的化疗方案中,紫杉醇的地位至关重要。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紫杉醇单药或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挽救方案中均有应用。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均为静脉给药。然而,静脉用紫杉醇需要用蓖麻油包裹,可能引发超敏反应;此外,长期静脉用紫杉醇,需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因此,研发疗效与安全性兼顾的口服紫杉醇制剂是乳腺癌患者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而研发口服紫杉醇存在一定难度。从药物机制来说,紫杉醇是一种p-糖蛋白(P-gp)底物,而高表达于胃肠道、肿瘤细胞的P-gp具有的外排泵功能,导致紫杉醇在肿瘤细胞中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虽然开发口服紫杉醇已有多年历史,但因其口服吸收问题未解决,国内目前仍未有上市的口服紫杉醇药物。

姚和瑞教授介绍,这一口服紫杉醇研究的试验药物将紫杉醇与P-gp泵抑制剂合用,实现达治疗水平的紫杉醇被肠道吸收,从而提供了一种既方便又安全的口服给药方法。且从I期结果来看,口服药物的疗效不减,安全性可接受。

另一方面,我国肿瘤患者足疗程化疗情况不佳——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住院治疗的便利性及经济负担而未能完成化疗,影响这部分患者的预后。而患者如果使用口服化疗药物可以居家完成化疗疗程,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能够从完整、规范的化疗治疗中获益。

目前,卡培他滨、长春瑞滨等有效、方便的口服化疗药物已经在临床“大显身手”,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如果口服紫杉醇最终能成功开发,将会使更多的乳腺癌患者从规范治疗中获益。

姚和瑞教授表示,该研究作为国内口服紫杉醇的I期研究,不仅证实了口服紫杉醇对中国晚期乳腺癌具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也为后续开展II/III期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姚和瑞、覃涛

责任编辑:Sweet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