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铜梁|重庆铜梁黑鸡“飞”上餐桌 开发“一鸡三吃”打造龙乡地标菜

李慧敏 封面新闻记者 曹钰

周末去铜梁,不仅有得玩,还能饱口福。在重庆铜梁区淮远河畔的一家私房菜馆里,市民陈小姐和家人品尝到饭店新推出的菜品,均是用优质的铜梁黑鸡烹饪而成,大家赞不绝口,“吃起皮厚肉糯,口感很嫩,一点都不‘柴’,下回我要推荐我朋友来吃。”

据了解,铜梁黑鸡体格硕健、羽毛黝黑光亮,肉质细嫩滋糯、营养价值高,目前在福果镇、虎峰镇、少云镇等十余个镇街均有养殖。

去年,铜梁区畜牧业发展中心在开展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把具有特质的铜梁黑鸡列为本地优质鸡种,被列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推项目之一,全力打造“育种孵化、生态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实现铜梁黑鸡年出栏2000万羽,2030年实现年出栏5000万羽。

有了农特产品,后续加工也得跟上。据铜梁区商务委主任刘紫耀介绍,铜梁黑鸡的地理标志目前还不明显,下一步,就是要把“铜梁黑鸡地标菜”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

对此,铜梁区商务委组织辖区餐饮协会、厨师协会各会员(单位),多次对“铜梁黑鸡地标菜”进行研讨、试菜。根据铜梁黑鸡肉质特点,兼顾川渝地区食客口味,选用不同养殖时间的黑鸡肉,开发出以“一鸡三吃”为主要烹饪方式的多种菜品。

“‘一鸡三吃’其实是选用养殖时间从短到长的铜梁黑鸡,来做成的三道菜品。”铜梁区厨师协会会长谢光明介绍,“一鸡三吃”中的“麻辣黑鸡”用150天左右出栏的黑鸡,辅以安溪手工辣椒面、侣俸压榨菜籽油、高楼青花椒及多种调料烹制,“白灼淋制”成菜;“红焖黑鸡”则用180天出栏的黑鸡,配以多种香料“煎炒焖制”,并结合铜梁的麻辣口味,具有耙糯回甜、麻辣鲜香的特点;“药膳黑鸡”需要一年左右的黑鸡,配以上等沙参及各种滋补药材“慢炖煨制”而成。

铜梁区正在申报“铜梁黑鸡”地方资源品种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外,当地还将继续加大力度对黑鸡开展养殖溯源,构建品种选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冷藏、产销对接的全产业链布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