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戴兵:70年前通车的成渝铁路 搭起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骨架”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实习生 周吴军艳

70年前,1952年7月1日,作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开启了西南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70年后,2022年7月1日,成渝之间铁路路网多层次多结构的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在全面提速。

成渝铁路通车70年,从时速四五十公里的普速铁路,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渝间的时空距离一次又一次地拉近。

在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看来,成渝铁路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开创性”,更在于其对川渝地区发展带来的持续的、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涵盖了现代工业布局、交通线路布局、城镇发展格局以及空间发展格局,可以说,是搭建起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骨架’。”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 四川现代工业沿线“开花”

成渝铁路是连接四川省与重庆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干线铁路,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成渝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区域。成渝铁路的建成投营引发了四川现代工业沿铁路干线‘渐进式’、‘阶梯式’布局。”戴宾说。

“二五”时期,以成渝的中间节点内江为中心,建设了以内江机床厂、内江锻压设备厂、内江棉纺厂等骨干企业为主的内江工业区。“三五”时期,四川工业布局继续沿成渝铁路渐进延伸,新建了以四川空分设备厂、四川手扶拖拉厂、资阳内燃机车厂为代表的简阳-资阳机械工业区,以电子、国防为主的隆昌工业区,以重型汽车为主的双河工业区,以造船为主的江津工业区。

1956年1月,由成渝铁路引出的内宜铁路开始建设。“二五”时期,四川以内宜铁路为依托,新建了东方锅炉厂、自贡硬质合金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等重点骨干企业。“三五”时期,沿内宜铁路在川南建设了自贡鸿鹤化工厂、邓关盐厂、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形成了川南工业区。

与此同时,以成渝铁路为干线“主动脉”在沿线地区又相继修建了109条专用铁道、专用线,延伸了“毛细血管”,使成渝铁路对沿线更广阔地区工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从交通布局到发展布局 奠定“双核”发展基础

“成渝铁路建设也对四川的交通线路布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戴宾说,1995年9月建成投营的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2015年12月建成投营的四川第一条高速铁路——成渝高速铁路,其线路走向也与成渝铁路大体一致。它们的建成,进一步密切了成渝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强化了成渝双核点轴的空间结构。

70年间,成渝线上,火车搭载着旅客、货物往返其间。在此基础上,两地间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1998年建成投营的达成铁路、2005年建成的遂渝铁路、2002年建成运营的成南高速公路、2015年建成的遂渝高速公路以及2020年建成运营的成资渝高速公路,在既有的成渝南线基础上形成了连接成渝双核的北线和中线。“这进一步拓展和巩固了成渝双核型点轴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了成渝双核的连通度,推动成渝双核相向发展。”戴宾说。

此外,成渝铁路的建成投营不仅推动了沿线的内江、资阳以及内宜线上的自贡、宜宾、泸州等城市的发展,还强化了这些城市节点与重庆、成都以及相互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可以说,正是成渝铁路,奠定了成渝地区双核型点轴空间结构的基础。”

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成渝铁路70年仍“年轻”

70年光阴荏苒,随着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铁路以及成资渝高速公路、成遂渝铁路等的相继建成投营,成渝铁路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退出客运业务,以货运为主。

但在戴宾看来,成渝铁路仍然“年轻”。

目前,成渝铁路扩能改造正在积极推进。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已完成预可研,将按照保留并修整原有线路、并行新建单线的思路开展改造工程。改造完成后的成渝铁路原线路承担部分短途货物运输,运行标准仍在时速80公里左右。新线按照时速120公里建设并连接隆黄铁路,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

“西线通道全线贯通后,成都至广西钦州港的铁路将较既有线路运距缩短近200公里,运行时间将从以往的20多小时进一步压缩至10小时左右,成为四川最快捷、最经济的出海货运通道,将为四川南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戴宾说,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也将变身为沿江旅游观光线,同时开行公交化列车。

“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形势下,成渝铁路也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将在新时代治蜀兴川中发挥新的作用。”戴宾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