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湟源巴燕: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劲吹乡野

日期: 来源:利津融媒收集编辑:利津融媒

本网综合消息:人情负担更轻了、文明新风更旺了、村容村貌更美了、生活条件更好了……村里人直观感受到的这些变化,正是巴燕乡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聚焦移风易俗,持续深入开展和美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大力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切实提升农牧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婆慈媳孝,承和美家风。“爱国家、孝公婆、重教育、务生计……”2022年被评为上浪湾村“好媳妇”的方月英,用平实的话语真情讲述了自己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的动人故事。一是巴燕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选树“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等榜样人物,依托家风故事分享会、村民大会、大美湟源、村级微信群、宣传栏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宣传形式,让模范代表走上舞台、走进村社、走向网络。一个个婆慈媳孝、夫妻和睦、邻里互助的家风故事被娓娓道来,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时代内涵。二是组织各村挖掘整理、制匾上墙一批优秀家风家训,让文明可见可学,示范引领更多家庭见贤思齐,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用优良家风带民风促社风。今年来,全乡共开展家风故事集中分享近30场、受众450余人次,走村入户宣讲160多户,线上报道和全媒体点击量突破2000人次。

  破旧立新,塑淳朴民风。巴燕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加大力气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淳朴民风。一是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实现全乡15个文明实践阵地“七有”标准全覆盖基础上,拓展建设内涵,建成5个示范点,辐射利用爱心超市、“幸福大院”、便民服务中心等阵地,构建一站多点的实践格局。依照“1+4+8+N”工作模式,创新开展志愿服务,吸纳229名在册志愿者,组建34支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汇聚小爱,情暖巴燕”“美丽舒心家园”等一系列特色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平安建设、环境整治、关心关爱、文艺文化五类实践活动,切实把实践站打造成为集思想引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综合体。二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先后印发《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倡议书》《关于印发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以文明节俭、厚养薄葬、除旧立新、党员垂范为着力点,集中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积极推行婚、丧、节、寿等新礼俗,新风正气不断充盈。三是持之以恒抓好基层文明创建,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创城成果,2022年以来,全乡共有省级文明村镇2个。扎实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和文明家庭创建,通过多渠道宣传,以“一户美”带动“一片美”,助推村居环境提质焕颜。截至目前,全乡共有“五星级文明户”1610户。

  一约四会,树文明乡风。一是巴燕乡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体系带动作用,联动全乡14个村116个网格,掀起村规民约修订热潮,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交流、走访入户等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发动村民参与修订工作,初步实现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二是立足各村实际,以乡村治理为着力点,重点围绕日常规范、防火安全、文明村风、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婚姻家庭、扫黑除恶等方面,形成务实条款,规定永久性上墙、全覆盖宣传,让群众主动认同、执行和维护。三是明确具体奖惩制度,切实强化精神激励和道德约束,推动村规民约落地见效,对遵守村规民约的模范村民,给予嘉奖,并在村民微信群、红黑榜公开栏公示表扬,对不遵守村规民约且劝诫无效的村民,则在村内通报批评,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依规承担相应责任。四是规范成立配套设施完善的14个村级红白喜事中心、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推选村干部和村上德高望重的人参与其中,重点开展村社治理、矛盾调解、美德弘扬等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倡导文明、绿色、节俭新风尚,宣传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先进事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风尚。

利津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新华网

编辑:牟志新

阅读量:1


相关阅读

  • 江苏连云港:消防救助暖人心 群众感恩送锦旗

  •   中宏网江苏10月11日电 10月6日晚,连云港市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接到中云派出所的紧急求救电话,连云港市开发区中云街道东巷村两位村民在康缘药业后面的荒山捡板栗,其中71岁的
  • 美丽新村胡家峪

  • □ 本报记者 梁瑜百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初秋时节,记者来到石楼灵泉镇胡家峪村的村办渔场。鱼塘依山傍水,清澈见底,微风吹拂,水面激荡起阵阵涟漪,时或可见一二游人在水边
  • 方山大武镇:小小“招呼卡” 卸下“人情债”

  • □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讯员 吴 楠“某某同志,值您家中大喜之际,大武镇人民政府向您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并温馨提示如下:一提倡零彩礼和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
  • 江苏阜宁县大唐村: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沟墩镇大唐村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用心用情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盏灯
  • 油茶为媒兴产业 乡村振兴结硕果

  • 寒露惊秋晚,油茶香四溢。位于湖北红安县城关镇七角山脚下的楼陈村油茶基地,满山油茶树上挂满了油茶果,个个表皮光亮、圆润饱满。这两天,油茶果迎来丰收季,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
  • “党员夜话”打通干群“连心路”

  •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咱们村发展特色产业的事情。”“高田、册下有几盏路灯不亮了,要修一下。”“下水牛角水坝已经修复、傅家湾门前河道护岸也已完工,大家都挺满意。”……8日
  • 永昌:迁出“忧居” 筑梦新居

  • 金秋十月,走进永昌县红山窑镇夹河村集中居住点,湛蓝的天空下,水泥路笔直宽敞,灰顶白墙的农家院落清新别致。村民大门上挽着红色的绸缎,新贴的搬迁对联透着浓浓的喜庆的味道,村里人
  • 文化周口 | 清白家风不染尘

  • 顾永磊◎《庄子·说剑》载:“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这是“清廉”一词最早的出处。庄子喻清廉之士为锋刃宝剑,提醒为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湟源巴燕: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劲吹乡野

  • 本网综合消息:人情负担更轻了、文明新风更旺了、村容村貌更美了、生活条件更好了……村里人直观感受到的这些变化,正是巴燕乡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生动注脚。  
  • 宁夏把握先导区建设机遇“织”好省级水网

  • 水利部日前启动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第一批市级和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经评审,宁夏回族自治区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今后宁夏将在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创新运行管理体
  • 湖北省慈善总会设立首个“江滩公益点”

  •   慈善公益报(胡 兵)为进一步宣传慈善文化,近日,“湖北省慈善总会江滩公益点”在汉口江滩正式揭牌。湖北省慈善总会、汉口江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鸿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