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视点|发挥图表新闻在全媒体应用中的最大效能

 作者:大众网互动评论中心编辑莫元婧

来源:《全媒体探索》2022年5月号


摘 要:作为数据可视化技术重要的呈现手段,数据图表已深刻影响传统新闻行业。本文从回顾数据图表在新闻领域的发展史入手,分析图表新闻在新闻传播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当前图表新闻面临的一些不足,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数据图表;新闻媒体;数据可视化

近年来,数据可视化技术已不再局限应用于工程、测绘、科学、统计等领域,而是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它颠覆了传统新闻的叙述模式,可将由文字堆砌的新闻报道变成活泼、生动的可视化图表,不仅能帮助记者更好地传递关键信息,同时可加深读者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更好地发挥新闻报道的内涵。

一、数据图表在新闻领域的发展

2010年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针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也不断提升,各大报纸、通讯社开始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发力。

2014年,《卫报》合并了视觉新闻、数据新闻和受众发展团队。同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了视觉新闻部门,将设计师和记者整合到线上媒体领域。此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也纷纷成立视觉新闻部门。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也开始在图表的艺术化方面发力。目前,很多获得“普利策奖”的报道中都包含富有艺术性的图表。如获得2020年“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的《华盛顿邮报》关于极端温度的系列报道,就使用了大量配色鲜明、内容简洁的图表(如图1)。

国内也纷纷推出基于图表的新闻栏目。2013年,人民网设立了《图解新闻》专栏。随后,央视网的《一图解读》、澎湃新闻的《美数课》、财新网的《数字说》等栏目纷纷上线,力图通过数据图表来讲好中国故事。

由于中西方媒体受众的关注点、行为习惯等存在差异,国内外媒体在图表新闻的呈现上也有所不同。如国内媒体的取材主要在国家政策、社会民生等领域,展现方式主要为方便在手机端展示的长图、H5等;而国外媒体则更多聚焦于财经、政治、气候等方面,青睐网页端与受众的交互性设计,在手机端的应用情景不足。

二、图表新闻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

近年来,各大媒体大幅增加数据图表的使用,主要是因为图表给新闻报道带来了诸多不可替代的好处。

1.让新闻更易理解。研究显示,人脑处理视觉图表的效率要高于纯文本。更精巧的图表设计会使受众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如彭博社在2021年推出的关于全球汽车芯片短缺的报道,用7张图表生动地展示了全球芯片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供应瓶颈的错配、芯片对汽车的重要性、各芯片制造商的市场格局等,读者甚至无须阅读文字,就可通过图表在更短时间内更深入地了解新闻报道的内涵。

2.更易吸引潜在读者。图表是一篇报道中最先获得读者关注的部分之一,图表制作的优劣直接影响读者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3.增加读者的记忆时间。据心理学研究,用图片传递信息要比用文字表达更容易、更频繁地被人回忆起来。这决定了阅读图表比阅读纯文字新闻效率更高。

4.传播效应更快。有设计感与洞察感的图表新闻会吸引更多读者对外分享。例如,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了“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形势”系列图表,通过南丁格尔玫瑰图将全球疫情的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吸引大量读者踊跃转发,这一案例也成为图表在国内新闻领域应用的经典案例之一。又如,2013年《纽约时报》推出的一篇特别报道《你们都是怎么说话的》,根据读者的语言特征展示其地域,成为该报网站当年点击量最高的新闻。

5.获得新闻品牌价值的提升。大量新闻向图表新闻转型,在全媒体时代,可以丰富新闻传播矩阵,提升媒体设计水平,侧面也反映出一个媒体的“软实力”,实现媒体品牌价值增值。

三、图表新闻尚存诸多现实问题

1.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如何将复杂且枯燥的数据通过图表呈现,一直是图表新闻报道中的难点。目前许多图表新闻中,数据只是被简单堆叠、罗列呈现,无法承担起揭示数据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的重担。

2.设计感弱,分析不到位。除了传递信息的多寡外,图表设计的优劣也是判断图表新闻好处的重要标准。在很多媒体数据分析、视觉设计等领域的人员配备不足、分工不明确,导致了很多图表新闻存在瑕疵,比如色彩搭配不合理、数据分析结论不自洽等,严重影响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

3.高质量数据信源有限,限制后续数据挖掘。与一些拥有丰富数据资源的财经媒体相比,很多纸媒、网媒向图表新闻转型时,在获取数据、使用数据、处理数据等方面存在着差距。以人民网《图解新闻》为例,信息源来自媒体机构、政府部门、自我采集等方面的占主要部分,通过媒体机构采集的信息,90%来自新华社,较少来自专业数据服务提供商、学术机构等领域。数据来源也限制了《图解新闻》栏目的数据处理或数据分析能力,很多报道只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编辑与可视化制作,没有对信息报道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与解读。

4.交互性差。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读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方。很多媒体在图表设计上也继承了这一点。如澎湃新闻的《美数课》,呈现形式大多是长图及视频,读者的参与性、互动性较差,难以引发读者共鸣。

四、媒体如何发力图表新闻

1.在数据、功能、视觉效果之间达到平衡。对于媒体来说,获得的一手数据仅仅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从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彰显数据的新闻价值。在一些反响较好的新闻数据可视化案例中,图表消除了数据中的噪音,突显了有用信息,并通过设计获得了关注度。很多图表即便是在摆脱了文字以后,仍可讲出完整新闻。可见,数据新闻好坏的判断标准是能否在数据、功能、视觉效果之间达到平衡。太简单的图表因为信息量太小无法引起读者注意,而太过复杂的图表又可能无法传达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信息。

2.打造设计团队,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成熟的视觉设计团队往往有上百人,团队里不仅有熟悉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及处理的数据工程师,有熟悉HTML、Java Script编程技能的软件工程师,还有了解图表设计、插图绘画能力的美学设计专家。美学设计专家为突出机构的独特性,为数据图表等设计了专业的配色、字体方案。如,彭博社的图表一般以黑色为底,蓝色、紫色、白色为主要配图色调,给人以一种大气之感。《经济学人》的图表则以浅蓝色为底,橙色、深蓝色、钢青色等为主要配图色调,突出其一贯的严肃风格。

3.建立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如路透社最初是一家仅提供财经新闻的机构,但目前其母公司与加拿大汤姆森公司合并而成的汤森路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服务商之一。丰富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数据资源给了记者更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媒体应该建设属于自己的数据资产,并将其视作战略资源之一。

4.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互动性。打造数据图表新闻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在制作数据图表时,需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用读者的视角去选择叙事逻辑、分析思路及呈现形式。必要时,还应借助H5或动态脚本实现与读者的密切互动,增加读者的代入感与现场感。

在大数据崛起的时代浪潮下,数据图表已经成为新闻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对于媒体及受众都是全新的体验。作为媒体,应借助这一趋势的“东风”,把握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发挥现代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

《全媒体探索》杂志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7-1526/G2,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7-048X。2021年8月创刊。

办刊宗旨:聚焦媒体融合前沿,交流实践探索经验,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打造研究沟通平台,助力媒体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主要栏目:特约专稿、一线聚焦、融合转型、传播视点、舆情观察、新闻实务、视听传播、县级融媒、个案解析、智能应用、传媒法治、全媒人才、经营管理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531—85196441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