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火岩茶的三宗罪,是真相还是谣言?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周末在直播间,听到一个新桥段。

有茶友称,轻火茶香气虽然馥郁充足,但自己不敢多喝,因为试过一天之内喝了3、4泡茶后,茶醉难受得厉害……

咦,不对吧。

据我所知,引起茶醉的真正原因,和岩茶焙火程度没关系啊。

导致茶醉的真正缘由,说来复杂。

空腹喝茶,喝了咖啡碱含量较高的浓茶,一口气过量喝茶等,都会导致茶醉。

而岩茶的火功高低,呈现出来的仅是风味不同。

像是西餐厅的烤牛排,三分熟、七分熟、全熟,风味各不同。

只要原料好、做青到位,不论焙成轻火、中火、足火,都有可取之处!

大家完全没必要因为焙火轻,而歧视轻火茶。

毕竟,五成熟的牛排,那等鲜嫩多汁的风味,可是全熟之后没法相比的。

各有优势,没有优劣之分。

话说回来,圈内对于轻火岩茶的轻视,已经不是一日两日。

实事求是看,咱们喝岩茶,并非是轻火岩茶不值得喝。

而是市面上这3类常见的问题茶,败坏了不少轻火茶的路人缘。

早点看清真相,才能还轻火岩茶一个公道。

《2》

一、茶味青涩的轻火茶

私信里,有位老茶友给我们提供一个素材。

表示他在某个地方传统媒体发出来的内容上,看到这样的介绍,大意如下:

“传统风格的大红袍,焙火足,性味温和,健脾适饮。清香型大红袍,焙火轻,偏向绿茶化,茶香茶味清新,但略带寒性,脾胃怕寒者慎饮……”

老茶友发来这段介绍后,顺势感慨,听起来好像有这么一回事。

他上次去外面的店里喝到一泡轻火黄观音,香是香,但总感觉茶味青涩,涩感明显。

甚者喝完之后总感觉没有足火茶那么对胃口,微微有些“刮胃”。

闻言,麻花还是想为轻火茶说一句公道话。

涩味重,喝起来青涩刮胃,那仅是极端个例。

只有品质特别差的岩茶,才会如此,不能凭此将全部的轻火岩茶一并拉下水。

从经验看,判断一款茶是寒凉,还是温和,得看茶叶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物质的含量。

假设山场环境差,土壤黏性重,光照过分强烈,鲜叶内部大量苦涩物质生成。

再加上做青时,走水不畅,最终做出来的岩茶,涩感极强,涩味浓重到麻嘴,喝起来一点也不爽口……

但说到底,这并不能怪在焙火上。照搬武夷山做茶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岩茶的加工就像盖房子。

只要选址没问题,原料基础好。并且做青做透,将地基打牢,后期焙火时,不论焙成什么样的火功,都是一流好茶。

反观喝起来青涩不堪的轻火茶,多半是山场与工艺有猫腻,不值得入手!

《3》

二、有花香没果香,香气不落水

周末在外面喝茶,有朋友说他现在宁愿喝去年的足火茶,也不爱喝今年的轻火新茶。

据他观察,有花香而无果香,茶香不落汤水,始终是轻火茶的通病。

此话刚出,麻花就打断了他。严谨点,应该说这是部分轻火茶的通病,不能代表整体。

从买茶方向看,香气不落水的轻火茶,品质不高。

香不入汤的岩茶,茶香闻着特别“轻飘飘”,香气给人一种虚弱感,不沉稳。

真正的好岩茶,茶香与汤感是交织交融的。

啜一口茶能喝到又香又滑的美妙体验,喝下几杯茶后,唇齿留香。

细细回味,留驻在喉间的茶香如余音绕梁,特别舒适。

闻起来空有高香,细辨之下茶香发冲的岩茶,格调并不高!

香不落水不是正岩茶所为,在外山茶上更易出现。

再说了,对岩茶来说,花香和果香都是基础茶香类型,不可或缺。

好端端的轻火岩茶,不能只有花香,没有果香。

探究岩茶的果香成型,其实得看做青发酵。

发酵程度轻一些,花香表现更馥郁。

发酵程度足一些,果香更突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做青到位的岩茶,能出甜美的成熟水果气息(熟果香),闻起来特别怡人。

只要前期做青到位,后期焙火即便只是焙轻火,果香也不会消失。

曾经遇到过一泡中轻火黄观音,泡开喝,香气远不止香透天的花香,还有缤纷的热带水果那样的综合果香。

闻香识岩茶,香型丰富、茶香持久、香气特征清晰、茶香落水、留香持久,才是好岩茶!

《4》

三、喝茶后没有回甘的轻火茶。

曾经有位北方茶友说过,他最喜欢喝轻火奇兰。

“沸水一冲,兰花香立刻就涌起来,特别香。”

但某次请教了身边懂行的朋友,他们却说这样的高香品种茶,空有高香,却无岩骨,喝完茶后嘴巴里根本留不下回甘。

试问,香气出色,但茶味单薄,饮茶后没有回甘,是不是轻火岩茶的特色。

不,还是那句话,这仅是个例。

武夷岩茶重水求香,“水”指汤感,以汤感醇厚柔滑为上;“香”指茶香,要求香型丰富,香气落水,留香持久等。

再进一步看,岩茶是先重水,再求香。

喝起来茶味单调,汤感很薄的岩茶,哪怕茶香再高调,花香再馥郁迷人,也登不上大雅之堂。

再来看回甘,回甘也是好茶的必备要素。

喝完茶后,满嘴苦涩,苦涩滋味浓重,在嘴巴里长时间化不开,这样的岩茶差劲之极。

连喝几杯茶后,嘴巴里留不下任何回味,平平无奇,既无留香,又没有回甘生津,这仅是“庸品”。

喝下茶汤后,回甘迅速出现,生津涌起,回甘生津之余还伴有舒服的清凉感,持续好长时间才缓缓消散,才能摸得着好茶的门槛!

对照前文劣茶、庸茶、好茶标准,没有回甘的轻火岩茶,内在茶味实力积累太逊啦!

《5》

昨天的文章里刚写过,买岩茶不能一味追求火功高。

焙成高火、病火,泡出来带有明显“酱油汤”特征的岩茶,问题多多。

汤色红浓发暗的岩茶,往往做青发酵过头,焙火过高,损耗了不少内在茶味。

做青焙火适中的岩茶,汤色以橙黄透亮为标准。

除此外,一味将火功往高了焙的病火茶,喝到嘴巴里只有一股火味,甚至是焙焦的焦糊味。

正常火功范畴之内的岩茶,喝到嘴巴里少不了基础三元素——茶香、茶味、回味。

这样的岩茶,才能呈现香清甘活、岩骨花香的美妙。

再说了,要是认为岩茶火功焙越高越好。结合市场行情来看,也能看出不少端倪。

一句话,现在市面上的那些顶流好茶,又有哪个是走高火路线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火功不在高,焙火恰到好处方为贵!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