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经典背后,70岁老牌“设计湘军”逐浪数字化转型

作者 | 记者 邓雅静

来源 | 国资潇湘融媒

7月2日,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建筑设计院)成立70周年大会在长沙举行。70载历史长河中,沉淀出的一座座标志性建筑,也绘就了“设计湘军”名片。

△省建筑设计院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

城市地标背后,

有一支“设计湘军”

当你漫步在烈士公园,仰望湖南革命烈士纪念塔;当你带着亲朋好友打卡橘子洲头,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像;当你邂逅湖南省博物馆,穿越千年时空领略湘楚文化……或许你并不知晓,这些地标建筑背后,均是由省建筑设计院之手绘就。

△湖南省博物馆  摄影 / 龙合辉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成立至今,从来不缺省建筑设计院的代表作。”省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忻自豪地说。从贺龙体育馆、长沙火车站、黄花机场、IFS国金中心,到巴溪洲、浏阳河、湘江两岸风光带景观设计;从岳阳楼修复、湖南省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区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总体规划,到长沙市的8座水厂、9座污水处理厂、梅溪湖国际新城10条主干道和综合管廊的设计,省建筑设计院深度参与并呈现了潇湘热土的发展变迁,完善着三湘四水的城市功能,勾勒着城市空间肌理,丰富着人们的美好生活,让万年湖湘文脉随时代延递。

△ 长沙火车站。

从1978年率先到伊朗德黑兰进行中国驻伊大使馆新馆舍的现场设计,到全面布局沿海拼市场、作品遍布全球,省建筑设计院扛起“设计湘军”大旗,发挥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持续输出设计精品,影响力年年攀升。

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陈飞在7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筑承载着财富的积累,是文化的书写和历史的传承,任务繁重而光荣。省建筑设计院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风华正茂再出发,前面的路任务更重。他寄语省建筑设计院,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承担起时代使命,留下更多经得起人民、历史和大自然检验的精品,创作更多时代经典作品,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

混改焕发新活力,

逐浪数字化新形态

从一个32人的设计室数易其名,几度变迁,发展壮大成为享有盛名的“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的科技型企业,70年的历程定然不会一帆风顺。

“上个世纪70年代,整院曾迁往湘乡棋梓桥山区进行战备转移,433名北京设计精英下放湖南工作,其中217名留在省建筑设计院。”该院一位退休老干部回忆,省建筑设计院也曾经历设计骨干“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出之痛,但它始终深扎湖湘大地,跨越无数的艰辛茁壮成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建筑设计院迎来了改革改制、不断创新、高速发展的20年。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浪潮,2002年,省建筑设计院作为第一批转制单位由事业单位转为科技型企业;2003年开始推进“三项制度”等内部机制改革;2014年即编制混改规划谋篇布局。

2020年,根据中央、湖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双百行动”部署,在省国资委的支持指导下,省建筑设计院加快推进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维尔利、中盈先导、中信证券、湖南迪策、风语筑等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员工持股,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作为湖南省属国有企业“混改第一单”,省建筑设计院延续“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设计企业最核心的资产。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该院将在领域拓展、设计创新、人才更新迭代上谋篇布局。今年4月,成立了创新研究院,下设数字化研究院、双碳工程技术中心、城市更新研究中心、新型复杂结构研究中心及钢结构建筑研究中心,探索数字技术和工程技术深度融合路径,加快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续写“设计湘军”新篇章。

主      编 | 谢功梅

执行主编丨黄上润

校     审 | 小   亿

责任编辑 | 旷  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