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跳水少女是如何炼成的?世界冠军全红婵的故事

2022年6月29日晚,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游泳锦标赛赛场传来喜讯:在混合全能跳水决赛中,全红婵、白钰鸣勇夺冠军!这场比赛,全红婵一战创三大纪录:1.首度在世界大赛进行跳板比赛;2.首度斩获世锦赛金牌;3.为中国国家跳水队斩获世锦赛第100枚金牌!

自2020年东京奥运会单人10米跳台夺金后,全红婵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她获得过第十四届全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跳水女子团体金牌,并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英国“2021年度大本钟奖之璀璨未来奖”等殊荣。

这位14岁就站在世界之巅的小女孩,她小小的身躯为何蕴含着震惊世界的力量?她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翻开《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看看有哪些背后的故事。

《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余玮/著

十米高台俏小丫

南海之滨的广东湛江,素有“中国跳水之乡”的美誉,诞生过陈丽霞、劳丽诗、何冲、何超等4位世界冠军。全红婵的家,在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迈合村。这样的村庄,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如同沧海一粟。但全红婵这棵苗子,却被细心的教练发现了。

2014年5月,麻章镇迈合小学。正在和同学们做游戏的一年级学生全红婵吸引了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教练陈华明的目光。全红婵身高1.2米,立定跳远跳了1.76米,“相当厉害”。对孩子们进行了弹跳和柔韧性方面的测试后,陈华明初选了4棵苗子,其中就有全红婵。

这年7月,正值暑假,4个孩子来到湛江市体校参加暑期集训。陈华明十分开心,他回忆说,暑期集训10天左右,主要进行了弹跳功能、接受能力、反应灵敏度、关节柔韧度、平衡能力、下肢爆发力、力量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全红婵综合能力突出。当时,陈华明就觉得全红婵的性格特别适合跳水项目,因为她骨子里有一种敢拼、不服输的精神。

选定了苗子,还要想办法让孩子安心留在体校。很多小孩离不开家,“苦一点,累一点,就退缩了,厌倦了,想回家”,陈华明说。训练不能太多、太狠、太严,但又不能太松。“这个软硬度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全红婵过渡得比较平顺,“情绪方面她是非常好的”。孩子将体校当成自己的家,才能稳定下来。“我们培养运动员,不是教练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是要发掘人的自觉行为,要让他想干这个事。”

刚起步时,全红婵还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但很快,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喜欢上了跳水。在其他小队员忍受不了训练艰苦而偷懒甚至落跑时,全红婵总是默默加练的那一个。跳板是铁制的,夏天被晒得滚烫,全红婵只能用毛巾蘸水给跳板降温,然后一次次迎着炫目的阳光,一跃入水。陈华明说: “我们这里的条件,可以说是全省最差的,我们在训练全红婵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设备。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全红婵在训练中的刻苦、认真慢慢表现出来了。她的成功并不完全靠天赋。”

初来湛江市体校时, 全红婵的个子与其他一起训练的同年龄段队友相比,显得较为“细细粒”。但运动天赋很好的全红婵拥有极强的爆发力,在训练中有着亮眼的表现。因此,全红婵的跳水训练也由最初的入门项目,一步步转变为更具难度的项目。全红婵在同伴中第一个登上3米板,接着是5米跳台、7米跳台……后来,她又第一个站在10米跳台上,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全红婵说:“也没想那么多,眼睛一闭就跳下去了。”教练由此得出全红婵“胆子大”的结论。教练的赞许和鼓励、同伴羡慕的目光,让这个小姑娘懵懂地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这块料”,而梦想的种子,也就这样悄然种下。

“有冲劲”是陈华明对全红婵性格最深刻的印象。初上10米台时,高处俯视总会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为了克服恐惧,全红婵用了“最笨”的方法——多练。陈华明说,那时候全红婵始终坚持每天都站上10米板练习,每组动作通常要反复练习五六遍,甚至10遍,让自己习惯从高台摔入水中的感觉,也让各组动作成为自然反应。教练何威仪说:“全红婵非常能吃苦。在同年龄运动员中,她对待训练的态度最投入,哪怕再简单的训练也会全力以赴。从数据来看,她每天陆上跳的次数在200到300次之间,水上也有120次左右。”

全红婵承认自己哭过,但次数不多。“我不是爱哭包。学新动作时也挺怕的,但我太喜欢跳水了,就鼓励自己坚持。我想拿冠军,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有了榜样,全红婵训练时更加投入,练体能,练基本功,上翻腾器训练,一次又一次从高台跳下……

一跳成名小将红

2020年10月,在开赛前三周刚刚掌握5个全套比赛动作的全红婵首次代表广东队,出战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首站比赛。13岁的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以总成绩437.75 分、领先亚军28分的明显优势强势夺金,初显“黑马”本色,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她眼前慢慢打开。

她在比赛前三周才把动作学完,天赋之强可见一斑。一次夺冠算不了什么,在2021年1月的第二站选拔赛中,全红婵因失误而位居第5名。初出茅庐就一战成名,是运气还是巧合?很快全红婵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实力。此后她的每一次亮相,带来的都是惊叹号。第三站选拔赛,全红婵在预赛和半决赛中一路领先,决赛更是跳出440.85的超高分锁定冠军。

如此,凭借三站奥运选拔赛收获两冠的成绩,全红婵入选跳水“梦之队”,以总积分第一的成绩赢得了东京奥运会的门票,赢得了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

过人的天赋是基础,但绝不是全红婵追平“跳水皇后”伏明霞、成为奥运会有史以来年龄最小冠军之一的唯一原因。火箭般的蹿升速度背后,是艰苦的训练投入。“全红婵对待动作的态度比同龄人更专注。我们说改技术,她马上就行动起来,而不是等、拖、不敢,她是练得最苦的一个。”教练何威仪说,3年多时间全红婵就把动作都学会了,否则也不可能有机会去奥运会。“她的心态控制得很好,有信心,能掌控比赛流程,我觉得这个小孩真不得了!”

全红婵承认,自己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有点紧张,到东京后的前几天还是有些不适应。但比赛过程中,全红婵丝毫没有紧张的感觉,更没有关注其他对手,包括师姐陈芋汐的表现,始终全神贯注于自身。“奥运会和全国比赛相比,好像没有什么不一样。赛前教练就说让我放轻松,不要紧张。我就想自己的动作要领。”

当大屏幕上显示全红婵是冠军时,她的主管教练刘犇兴奋地一把抱起了弟子,把她举得高高的,庆祝胜利。全红婵当时的表情还有些茫然。“我还没有觉得什么,就是教练抱得有点疼。” 对于身高1米43的全红婵来说,奥运金牌的带子似乎有点长,垂到了肚子上,她拿起金牌比比自己的脸,顽皮地挡住了眼睛:“金牌好重啊,好像比我的脸还要大。我要感谢爸爸妈妈,谢谢他们鼓励我,让我勇敢一点儿,跳不好、拿不拿(牌)都没关系。”

全红婵的启蒙教练陈华明说:“红婵奥运会决赛的表现堪称完美。她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训练认真,敢学敢做动作,心理素质好,比赛中没有杂念。小小年纪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这样重大的国际比赛就能站到最高领奖台上,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哪有什么一战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湛江市体校教练郭艺说:“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全红婵会经常为自己加码。她对训练有很强的专注度,每次都尽全力去做。如果跳下来发现动作没做好,她会自觉地回到台上继续跳,直到觉得可以了为止,从不喊累。”

7岁开始接触跳水,11岁进入广东省跳水队,13岁入选国家队;2020年9月才学齐了整套动作,随后就在自己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大赛(2020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中站上最高领奖台;从未参加过国际比赛,来到东京前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奥运会;如果奥运会如期举行,那她将因未满14 周岁的跳水最低年龄限制而无法参赛,更何况一年前她甚至还不是国家队队员——全红婵的这份履历或许能够解答外界对她的疑惑,短短7年时间里,从零基础到奥运史上最高分夺冠,这有力证明了她确实是一个天才,更是一个勤奋的天才。

五环巾帼最少年

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说的“要挣钱给妈妈治病”,感动了很多人。在奥运摘金的高光时刻,她就这样简单而又直白地惦念着家人。

全红婵来自一个七口之家,兄弟姐妹5人中她排行第三,兄妹基本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由于父母都是农民,且母亲的身体不是很好,清贫的家庭让全红婵比较懂事。少小离家,那些常人可以想见的难舍,早已云淡风轻。全红婵腼腆地笑着说:“刚开始是有点辛苦,想家,但是我太喜欢跳水了,爸爸鼓励我,让我坚持。”妈妈叮嘱得更细致:“听教练的,好好训练,小心点,别受伤,多看点书,多学点文化。”

在父母眼中,全红婵“听话懂事”,是个好女儿。难得休息回到家时,她跟着父亲在果园里帮忙干活,给种的橙子树施肥。“爸爸很辛苦却从不说困难。”全红婵觉得自己的性格“像爸爸”,“冷静,孝顺,永不放弃,他永远是我的榜样”。虽然不常回家,但全红婵心疼爸爸从早忙到晚、照顾一家老小的辛苦,所以每次接到爸爸的电话,十几分钟的时间,她都会“挑练得好的事情告诉他,练得不好的就不说了,不想让他着急担心”。

父亲生性话不多,平日里繁杂的事太多,加之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女儿参加奥运会的消息上了新闻他才知道。全红婵此前的比赛,他也记不清楚具体的时间,通常是比完赛,教练打电话告诉他结果。

与赛场上的冷静和沉稳相比,场下的全红婵还是少女模样。这匹技惊四座、力压群芳的黑马,其实童真得近乎“懵懂”。赛后,她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就是训练,放假就回家。也不能去哪儿,我连游乐园都没去过,因为没钱嘛。”“想去玩游戏啊,玩一些抓娃娃之类的,想去游乐园玩一玩。”

东京奥运会比赛结束之后,全红婵就想着找教练拿回手机,玩一些她喜欢的游戏。在全红婵的世界里,奥运会只是她参加的一项比赛而已。当一众记者将全红婵团团围住,连珠炮般地问她究竟为何能有如此高超精湛的技术时,全红婵惜字如金地说:“慢慢练呗。”而被问到奥运会决赛自己怎么调整心态时,小姑娘也只是简单说道:“也就是跳5个动作。”赛场上霸气夺金,赛场外“想去玩抓娃娃”“特别想吃辣条”, 这样的“反差萌”已足够打动人。而她发自内心的一句“我的妈妈生病了,我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我只想赚钱给她治病,因为家里需要很多钱才能治好她的病”,更是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我们看到了全红婵的成功,看到了一个天才少年的纯真和努力,也看到了她成功背后的更多东西。“爸爸提醒我要不忘初心,我的梦想就是拿冠军!”全红婵的话语,透着越来越清晰的坚定。

当然,全红婵也清楚:冠军的意义不在于金牌,而是承载着自我突破的梦想。

——选摘自《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余玮/著,天地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