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健康中国行动还带来了这些改变……

文 | 杜雨萌 郭冀川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7月5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做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毛群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同教育部、体育总局等各有关部门,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突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多措并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也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一是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教育、体育等部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健全会议调度、工作督办、监测考核、地方试点、典型案例培育推广等机制,实现省、市、县联动推进。二是健康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围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健康环境促进等,全方位控制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三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能力明显提升。围绕重点人群,健全完善健康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妇女儿童“两纲”“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覆盖率达到91.7%,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年均下降幅度基本接近预期目标,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持续下降。四是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以及各类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持续强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发病率上升趋势,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五是全民参与的氛围日益浓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新媒体传统媒体多种渠道,广泛深入普及健康知识。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专网建设,举办“健康中国 医者先行”、知行大赛、“健康达人”等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正是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为疫情防控打下了社会基础。毛群安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医疗卫生相关支撑能力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民健康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毛群安指出,《规划》是“十四五”期间健康领域改革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也是卫生健康领域的总体规划。突出体现了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的相关要求。“通俗地讲,这个规划就是‘十四五’期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系统谋划和总体布局。”毛群安说。《规划》围绕着“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对“十四五”期间落实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相关的部署。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强调要普及健康知识。着力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深化学校健康教育改革,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二是要参与健康行动。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三减三健”等专项行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强化控烟,减少酗酒等等。三是要提供健康服务。突出健康优先发展制度体系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毛群安表示,将通过强化跨部门的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推荐阅读

ETF互联互通助力国际资本配置中国资产

沪深股通ETF交易首日净流入1.475亿元 内地ETF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图片 | 站酷海洛 包图网 制作 | 周文睿 编辑 | 乔川川 审核 | 朱宝琛 终审 | 马方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