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的古诗词你知道几首?(上)

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与水、旱、风、虫、雹、瘟疫并称为七大灾害。地震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并给遭受地震灾害的人们留下深刻的精神刺激和伤害。

我国古代先民们很早就在史书上对发生的地震事件进行了记载。目前知道的最早记载地震的文字是在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上,其中记录了多次地震事件。

与史书的严谨不同,在中国的历史上,诗作为一种集情、神、文、理于一体的古老文学样式在记录地震事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诗的语言优美,充满了灵性、哲理、激情和想象。在面对地震灾害时,诗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安和恐惧。

这里小编采撷历史上关于地震的古诗词共享给大家。

和心渊雷雨地震诗

宋 · 陆文圭

天公恶作剧,翻手变炎凉。海运三山动,江高数尺彊。震雷惊失匕,漏雨苦移床。不虑填沟壑,真成老更狂。

这是一首和诗,写了地震与雷雨天气交互袭来的场景,诗中还体现了作者的一种乐观精神,将这些灾害产生比作“天公恶作剧”,而且认为对于天公来讲,这些灾害就像“翻手”一样简单。

山河叹送刘左史归简州

宋 · 魏了翁

(前文略)

苍旻茫茫君为度,但见咎异来相因。连年夏旱天无云,江淮湖浙田生尘。飞蝗排空如羽阵,噍类猥众何诜诜。僰南山萃陵谷异,后土矹矹如转轮。春秋二百四十载,地震才五兹何频。去年东南复告旱,遍以牲币走百神。太阳朔蚀忽无光,金星昼见亦累旬。汉沔沸腾地移轴,涪潼湓溢涛翻银。星文屡变台符坼,阴象较著阳德屯。……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长诗,诗人用一部分段落记述了与地震有关的内容,从内容上看并不是记述某一次地震,而且认为地震与连年的旱灾交织在一起,并且认为天象也出现了反常。地震造成汉水和沔水像开锅一样沸腾,并产生“地轴”移动的效果。

地震谣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四月一日南省火,七月一日南地震。地积大块作方载,岂有坏崩如杞人。如何一震白毛茁,泰山动摇海水泄。便恐昆崙八柱折,赤子啾啾忧地裂。唐尧天子居上头,贤相柱天如不周。保国如瓯,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忧。

这首诗中记载了地震时出现了“白毛茁”的现象,并且在众多记载地震的历史文献中都有“地生白毛”的内容,这是不是与地震伴生的或者地震之前的一种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

庚申六月十七夜地震

明 · 韩晟

凉飙在树月在牖,篝灯方除枕方就。襆被才思睡未酣,一声磔裂墙欲仆。陡然起视如悬旌,四野沸腾撼犹吼。欲訇荡潏杳无定,心魂欲摧目欲瞀。初疑屋角起迅雷,更讶绿林来夜寇。须臾始知地震动,大小奔溃人乱走。可是操蛇作幻怪,不然六丁撞鳌首。我闻灾异书春秋,阴乘阳弱语非浮。维星已绝枢星散,纵有智者何能谋。便当两日均纪异,更与雨雹同为愁。左掀右簸非一状,奚僮大叫天台上。排空无翼踏难逃,声答天风万木响。银汉参横夜柝停,气定始觉居无恙。始知春秋恶盈阴,茫茫大地折钩钤。坤维不守厚地迮,下界那识天公心。此时性命轻于掷,何况大壑与蹄涔。寄语世人宽一步,免令震旦陆俱沉。

这首诗作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以及作者对地震的感受和相关的现象。起初认为是“屋角起迅雷”,甚至认为是“绿林盗寇”,过了一会儿才反应出“地震动”。

灾民歌

清 · 冯可参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或如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干没。开裂缝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逃生逃死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举头不见眼前人,侧身不见当时屋,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少女黄昏悲独宿,老妪自首抚孤孙,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积尸腐臭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幡。结席安篷皆野处,阴愁霖潦晴愁暑,几许伶仃泣路旁,身无归旁家无主,老夫四顾少亲人,举爨谁人汲沙渚。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厨中自蒸黍。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今年二麦充官税,明年割肉到心头。嗟乎哉,漫自猜,天灾何事氵存相摧,愁眉长锁几时开,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恨不当时同日死,于今病死有谁哀。

1668年7月25日发生在山东郯城的8.5级大地震是中国东部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任郯城县令冯可参因震后催征捐税不利而被免职。新任县令恳请冯可参担任编写郯城县志的主笔,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大地震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并在《灾民歌》中记录下自己的悲伤与痛心。

纪灾行

清末-民国 · 洪繻

庚寅岁六月,上天雨泽竭。一夜风霆声,万山草木拔。老龙奋横威,牙爪纷冲抉。磅礡气所至,屋瓦狂飞发。不知从何来,水潦万丈决。田庐所居人,一夕为鱼鳖。地上山忽奔,井田随破裂。哀哀天弗闻,苍生受颠越。苍生受颠越,不自今伊始。去年新令行,诛求苦无已。鲂鱼赪尾逃,平地皆祸水。灾害一时生,天其显者耳。我欲告苍天,请论数与理。理数不可知,天怒有时止。

作为台湾著名的古典诗人,洪繻一生中写了很多与地震有关的诗词。从作者的生卒年份和诗中所说的“庚寅岁”来讲,应该是发生在公元1890年农历六月的一次地震,但是对应哪个地震,则还需要其他的文字记载来证明。诗中除了记载了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人的感受外,还记载了地震发生时“水撩万丈决”的现象,看似应该不是记载的海啸的发生情况,应该是地震造成水面动荡甚至外溢的一种现象。

//

未完待续

来源:震知卓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