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清溪镇以创建省级园林城镇为契机,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辉 通讯员 管佳

日前,广东省园林城镇创建考评验收专家组一行来到东莞清溪镇,对清溪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工作进行验收评审,并给予了高度肯定。赞许的背后,是一座小镇统筹推进环境发展与保护的坚定实践。

记者从清溪城管分局了解到,近年来,清溪镇启动省级园林城镇创建工作,并作为年度重大工作狠抓推进,将创建园林城镇与美丽圩镇创建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给城镇环境带来了显著改善。

统筹推进园林城镇创建

从创建之初,清溪镇就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园林城镇创建工作,及时修订《东莞市清溪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年)》,加快绿地系统建设步伐,结合“墙体、角落、山坡、水岸、路边”的植物景观特色,形成“处处有绿可见,季季有景可赏”的景观,突出“一轴一带五片区”的发展空间格局,突出以立体绿化为特色的美丽圩镇,打造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进一步促进旅游和美丽经济同频发展。

清溪镇文化广场

一盘棋统筹发力,在创建过程中,清溪镇注重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全镇建成各类公园43个建成区;建成区绿地面积1675公顷;绿道总长28.25公里;辖区内道路绿化普及率97.2%,道路绿地达标率84.5%;林荫路推广率9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各项数据均以远超省级园林城镇的标准,一幅全域美丽的新图景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城镇环境变美了,清溪镇着手进一步布局完善基础条件,提升市政配套。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实施7大领域43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完成52个精致街头小景和6个口袋公园改造,新建和升级精品公厕30座;统筹市、镇近40亿元资金,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建成838公里截污管网并通水,完成1562个排污口整治、197个非工业地块和1521家企业雨污分流改造,43条河涌全面消除黑臭,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

清溪镇提升市政配套

通过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治理,罗马垃圾填埋场完成封场整治,罗马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成投用,全镇新增生活垃圾全部外运焚烧处理,镇级厨余垃圾处理中心正式运营,“1+1”示范片区内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到位,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前列。目前,清溪镇生活垃圾产生量450吨/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以长效机制绘就“全域美”画卷

在狠抓建设的同时,清溪镇还积极探索各种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环境常精常美。

在全市较早推行“一村一城管片长”以及“行走清溪”工作机制,深入推进“16+2”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双百工程”以及“树池修整”“千箱美化”等专项行动,试点打造26条“门前三包”示范路、5个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4个品质提升工程(村)。

清溪镇加大绿化建设投入力度

此外,清溪还创新实施“城管工作站+网格化保洁”“30分钟垃圾处理机制”“路(巷)长+管养公司制”等工作机制,推动数字城管、智网工程等大数据融合共享共用。在全市率先建立起了“1+3”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运行环保在线监控平台,全面落实镇村组三级“河长制”,加强监管执法“五个优先”行动,为推动水环境好转发挥重要作用,绘就“全域美”画卷。

接下来,清溪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省级园林城镇为新起点,以城市绿地规划为指引,加大绿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聚力将清溪打造成山水城绿交融、鸟语花香宜居、山清水秀城美之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争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磊

校对 | 谢志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