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大庆市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

日期: 来源:福地大同收集编辑:福地大同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沁润书香,满庭芬芳。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课堂、德育活动和养成教育中,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你拍一,我拍一,民族团结争第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肇州二园上中班的小鹏鹏,已经能声情并茂地连续背上十几首儿歌和古诗。孩子们每天通过看绘本、讲故事及学习抖空竹、滚铁环、竹竿舞等特色课程,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市直机关三小每年都会组织开展“诵经典书声朗朗 润心灵书香袅袅”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同学们突破传统诵读方式,将歌曲、舞蹈、课本剧等艺术形式与传统诗词相结合,不仅形式新颖多样,而且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靓湖学校,每天下午上课前都会传来琅琅读书声,他们朗读的是学校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形式,研发融合德育、美育、国学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在靓湖学校,这一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已经成为了常态。“学校侧重学生的阅读课和飞花令社团活动,通过晨读和每周的社团活动,带领学生研究古诗词和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各级各类文学素养大赛和写作比赛中均获得奖项。”靓湖学校德育校长介绍说。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走进杏南二小,校园随处可见各民族传统文化交织融合的元素,党史展示长廊,“德、智、艺、志、行”主题长廊,“小手绘世界”长廊将民族团结的“种子”种进校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种”进师生心中。

大庆一中附属第一小学将实践活动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自然课堂劳动研学活动,基地的老师教同学们如何对秧苗进行培土,鼓励大家通过培育柿子苗,养成耐心和毅力。活动中,基地教师还给孩子们讲解了24节气,通过赏非遗、讲非遗、学非遗,全面感知、体验和传承以非遗为代表的地域优秀特色文化,培植厚重人文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今年,市委统战部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相关文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校园文化,同时,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主题活动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有效发挥校园环境和学校活动的育人作用,从“课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我市在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实现“润底色、强根基”。


相关阅读

  • 防治校园霸凌!广东新规将于11月起实施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底线要求,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10月15日,记者获悉,新修订的《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广
  • 57人!潍坊一高校公开招聘教职工→

  • 潍坊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2005年。谨承“勤朴端勇、求是创新”的校训,秉持“文化优先、体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办学
  • 【记忆】难忘的乡村考研岁月‖刘祯贵

  • 难忘的乡村考研岁月刘祯贵2021年,辛丑年,这一年,儿子拟就读研究生,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印象深刻;其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令人难忘。见证小孩保研历程,由此想起30年前自己的考研岁月,其中
  • 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 任何文化首先是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出该民族在世代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审美观,反映着该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精神结构、心理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农田保姆”管出好“丰”景

  • “庄稼医院”大厅里,工作人员介绍农资产品工作人员机械操作抽检玉米质量为农服务中心里一派忙碌时下,秋粮收获已近尾声,然而,在郓城县随官屯镇为农服务中心,仍是一派繁忙景象。
  • 出现6个症状 须排查是否脾虚

  • ★病未发作早发现“脾虚,是一个特有的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启辉介绍说,脾
  • 社区“红娘服务”点燃志愿服务“红引擎”

  • 黄石市下陆区杭州西路社区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持续深化邻里相亲,守望相助行动,黄石市下陆区杭州西路社区紧扣居民、志愿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五融四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