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聚才,江苏评奖!什么领域如此吸睛?

创新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日前,浙江印发《知识产权人才集聚行动计划(2022-2023年)》,提出进一步充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和服务网点公共服务人才力量,实现市级层面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配备全覆盖,县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行动计划》明确,要全面整合知识产权人才工作资源,完善知识产权全领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形成分类培养、科学评价、高效使用、合理流动、激励成长的符合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省需要的人才培养、评价和成长体系。

在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看来,知识产权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转化和服务等贯穿于整个创新链中,也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决定因素。

“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和产业持续优化升级,对知识产权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姚凯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说,“浙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长期以来一直紧抓科技创新。未来,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的支持,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为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关键支撑,同时通过人才梯队建设、能力提升、平台建设、政策升级等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浙江要求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000人,中高级职称知识产权经济师人数突破700人,知识产权高层次专家人才数量、知识产权专业在读学生人数突破900人,省级以上知识产权领军人才达到45人,建成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0家。

在姚凯看来,知识产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环节、层次等,对知识产权人才提出了多样的需求,同时知识产权服务又需要与不同学科背景、知识背景的项目相衔接,这就要求知识产权人才不仅要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背景,同时还需要具备法律、经济、管理、行政、外语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在加强知识产权职业教育时要结合重点领域和方向,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有机嵌入到专业培养中,完善‘知识产权+’的培养模式。”姚凯进一步分析,为了满足不断迅速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需要注重持续性和时效性,不断提升和更新培养资源,为知识产权人才提供终身学习持续进步的平台。

事实上,作为我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知识产权资源优势最密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发展需求最紧迫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对知识产权一贯重视。不仅浙江大力提升人才配置,江苏更拿出“真金白银”奖励专利。

今年8月1日起,《江苏专利奖评奖办法》将正式施行。

“此次优化知识产权奖励政策、加大对优秀专利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奖励,对于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介绍,《评奖办法》是对《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知识产权要适应市场价值,满足和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探索市场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激发人才活力。”姚凯说。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