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页,她画了一万笔,只为让更多人看到绿孔雀的美与珍贵

“和两位编辑一起努力了一年多,书的环衬怕是画了至少一万笔,现在,绘本终于和读者见面啦!希望大家能喜欢。”

环衬指精装书和锁线平装书封面后、扉页前的一页,一般不印任何文字。许多图画书的环衬仅仅是白纸或是色纸。不管是白纸还是色纸,都是大有讲究的,它们的颜色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十分吻合,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插画家杨思晴在朋友圈写下这段感慨,让我们不由得好奇,她精心打磨的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绘本。

《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是一部以中国唯一原生孔雀——绿孔雀及其栖息地保护为主题的生态环保绘本,由儿童阅读研究专家徐美玲和来自云南的插画家杨思晴共同创作。

绘本插图色调鲜明,一帧一画,细致入微,生动展现了绿孔雀的优雅身姿和云南雨林的自然面貌。这些精美画面的背后是思晴数百个日日夜夜灌注的心血,更有一段她与大自然相亲相爱的动人故事。

《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绘者 杨思晴

把大自然画在纸上,印在心里

思晴是一个景颇族姑娘,家乡在云南德宏州盈江县。盈江是著名的观鸟胜地,已记录鸟类高达719种,居全国榜首。她从小生活在这里,春天的花海和美味的野菜,夏天河里游过的小蛇和黏在草丛里的蚂蟥,秋天划过晴空的飞鸟,冬天响彻山谷的歌声……这些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在她成长的血脉中。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让思晴心驰神往,眼前的鸟兽鱼虫也成了她最爱的绘画对象。为了去更深的森林观察写生,思晴常请求科考队的朋友把她也带上。

在她的手本里,一页页记录着云南森林里各种各样奇妙的植物和昆虫:花朵细长的蛇菰、种子长在叶心的黄杞、触角比身体还长的天牛、外形酷似树叶的叶脩虫……这样的手账,思晴已经画了很多年,积累了一个又一个翻开就让人入迷的手账本,这些本子就像一部有趣的植物昆虫百科全书。

当听闻《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招募画师时,思晴热情满满,“这找的不就是我吗?”从事过多年商业插画绘制和品牌设计的她,近几年开始对绘本充满兴趣。思晴说:“绘本很好地平衡了商业性和艺术性,能给画师更多的创作空间。”《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已经是她担任绘者的第三部绘本作品了。

绘本是科学与艺术、爱与耐心的结晶

与创作其他纯文学作品的插画不同,绘制《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时,还要考虑它自身具有的科普属性,这就要求画家在绘制过程中非常严谨、细心。

思晴在前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收集资料、做调研。虽然她已经有多年森林观察经验,但在调研期间,她仍亲自去森林收集素材,记录下更多动植物的细节。

为了平衡科学性与艺术性,经过多次考虑与尝试,思晴最终决定基本保留动植物在现实中的形态,仅配合画面稍作调整,在色彩和构图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突出氛围感。

封面线稿

风格尝试

在绘本故事里,蛋孵出来的时候是夏天,绿孔雀最后被放回森林的时候也是夏天,整个过程经过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因此在创作时,需要考虑动植物当季的状态,呈现出绿孔雀栖息地在不同季节中的景致。

破壳而出的绿孔雀宝宝

动植物的形状也要尽量贴合原型,比如画绿孔雀时不会刻意把它画胖、画萌,而是尽可能还原它在大自然中实际的样子。

历时一年的绘制过程中,从草图、线稿到最后的着色,思晴一直保持着与数位科普顾问的密切沟通,反复修改,一丝不苟。

让“金孔雀”不只活在遥远的记忆里

关于绿孔雀的记忆,还停留在思晴很小的时候。

在思晴的家乡,绿孔雀被叫作“金孔雀”。因为换个角度看,绿孔雀的羽毛会发出金色的光,非常灿烂动人。

在环衬中,思晴一笔一笔画下了绿孔雀金色的羽毛,这就是文章开头她提到的“至少画了一万笔”的地方。

绿孔雀生活在云南红河流域热带季雨林中,偶尔也会到离水和沙滩比较近的地方觅食、嬉戏、求偶,经常跟人类活动的地方有交集。这些年,绿孔雀的栖息地受到诸如水电站建设等的严重威胁,绿孔雀在野外已经踪迹难寻。现存的绿孔雀不足600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这便是思晴参与创作《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这部绘本的初衷,她希望通过绘本,让更多的人了解绿孔雀,了解它们的生存危机。很多人是因为不了解才没有意识到要保护。在云南,孔雀似乎司空见惯,但无论宣传画上还是动物园里,人们看到的大多是蓝孔雀,绿孔雀却鲜为人知。

思晴还打算借由这本书的出版,在云南做几场分享会,向更多大朋友小朋友们介绍绿孔雀的故事。

生物学家珍·古道尔曾说:“唯有了解,才有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美丽的绿孔雀不应只存在于人们遥远的回忆中。希望那一声声悠长的“嘎喔——嘎喔——”在幽深的山谷中永远回荡,希望这一美丽神秘的物种不再忧虑“我的家在哪里”。

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

徐美玲/著

杨思晴/绘

适读年龄:3—8岁

《绿孔雀——我的家在哪里》通过讲述一只野生绿孔雀被人类圈养,后被解救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近这个古老神秘却岌岌可危的物种,走进生机盎然、生物多样的热带季雨林,了解绿孔雀真实的生存状态,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与意义……

书后附有绿孔雀科普知识小栏目,由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生顾伯健撰写,介绍了绿孔雀与中华文明的渊源、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科普知识。本书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关注和保护我国的珍稀动物,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一颗关爱自然、保护地球的种子。

责任编辑:杨志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