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和做旧茶怎么区别?牢牢记住3个诀窍,不再被坑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茶友来聊天。

他说,村姑,为什么你的文章能保持日更,灵感不会枯竭吗?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提过。

可是,我又不是李白,不能斗酒诗百篇,也不是刚毕业的小年轻,不能靠着元气沛然一气呵成。

保持日更,全凭一颗爱茶的赤诚之心。

当然,也会有瓶颈期,写得不顺,想着完了完了,是不是要江郎才尽,失业下岗了?

这时候,出门散散步,找懂行的朋友聊聊,再翻翻相关论文,有针对性地促使灵感降临。

就凭着这个方法,每日不间断地为大家更新茶知识。

一直更新五六年,以及未来的七八年、十来年。

没有人会一直年轻。

电影里的美人,也会有迟暮的一天,那是一种自然现象。

你喜欢她们青涩时的模样,但不意味着她就能够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不过,岁月对美人是温柔的。

让她们从昔日的小甜甜,成为如今的风韵犹存,便是最好的证明。

《2》

这个道理套用在白茶身上,同样适用。

没有白茶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白茶正年轻着。

好在,得益于“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宣传,茶圈里对老白茶的接受程度异常高。

公众的认知里,白茶是一种能够越陈越香,越老越值钱的茶类。

由此,掀起了一阵“追老茶”的热潮。

可很多人忽略了前提,必须满足“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这3大条件。

大部分的人,买老白茶只看年份,越老越愿意买。

但真正的老白茶,存量稀少,压根没办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这时候,便有人看到了商机,想要鱼目混珠,用做旧茶来冒充真正的老白茶。

所谓做旧茶,顾名思义,就是将新茶做旧,让其看起来像老白茶。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渥堆,把茶青厚厚地堆积在一起,在高温高湿下,叶绿素迅速分解,其中的鲜爽气息也被破坏。

如此一来,这样看起来失去了“新”和“鲜”的白茶,自然容易被误认为是老白茶。

如今,做旧茶是行业内公认的害群之马。

凭借着一己之力,把老白茶推向了风口浪尖。

作为普通消费者,如何才能甄别出面前的老白茶,是真是假,是自然陈化还是人工做旧呢?

以下,我们介绍3种基础方法,让大家喝茶不迷茫。

《3》

第一,看外观。

从外观上判断,是最直接的办法,能帮你直接筛选掉市面上80%的做旧老白茶。

因为常见的做旧方式,是渥堆、暴晒和高温烘干等。

经过了这些“摧残”之后,白茶中的叶绿素都会被大量损耗,茶红素、茶褐素显现。

故而,绝大多数的做旧茶,表面上看上去,几乎没有一点绿色。

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红褐色、咖啡色和黑褐色。

要知道,在新白茶时期,不论是春茶还是秋茶,都带着绿色。

就像是一件绿色的新衣服,看起来靓丽、青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衣服会经过多次水洗,不复当初的崭新。

可绿色,仍然是绿色,只是略带褪色的绿,略带黯淡的绿。

所以,老白茶的绿色也是如此,虽然显得有些陈旧,叶片变成了墨绿色、灰绿色,芽头上的白毫也变成了银灰色,像是老奶奶的头发。

但是,整体色调是非常和谐的,能看得出自然陈化的痕迹。

不过,很多新茶友并不会买账,反倒认为带绿色的老白茶是没有陈化到位。

除了茶掌柜的刻意误导之外,还有熟普老茶饼作为前车之鉴。

大家顺理成章地以为,老白茶饼应该跟老熟普饼是一样的颜色。

殊不知,熟普的工艺正是渥堆、重度发酵,人家刚做好就是那个模样,可不是陈化后才变黑的。

遇见通体一色,咖褐色、红褐色、黑褐色的老白茶,千万别买。

《4》

第二,闻香气。

买老白茶,只看外观是不够的。

假如用上文所说的办法,能过滤掉80%左右的做旧茶,那剩余的20%则需要我们更加细致地判断。

我们做茶的工艺,在日益精进。

而做旧茶的工艺,也在不断升级。

毕竟,自从村姑陈高举抵制做旧茶的大旗,曝光那些黑乎乎的“老白茶”后,它们渐渐没有了市场。

那么,生产做旧茶的商家,势必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的升级,当然不是往好了去做,而是往“逼真”去做。

本质上来说,还是做旧茶。

只不过,从外观上看,不再是通体一色,黑黢黢的模样,而是掺杂了些许绿色、黄色的叶片,让人真假难辨。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灵敏的鼻子去捕捉异样。

做旧程度重的茶,它的香气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没有香气。

闻起来,还可能带着一股闷味、渥味、酸味等各种杂味,说明加工时非常暴力。

而做旧程度轻的茶,或许喝起来还是有香气的。

划重点,有香气。

只是拥有,但达不到真正老白茶那样的馥郁,悠长,深厚。

这证明,在做旧的时候,芳香物质还没有完全被折腾光,刻意地留下了一些。

但仍然逃离不了做旧茶的本质,身体里没有多少养分了,不值得喝,更不值得收藏。

《5》

第三,尝滋味。

闻完香气后,紧接着就要喝汤了。

同样的,若仅仅只是喝起来“有”茶味,但不够饱满,没有浆感,也没有香气落水。

那么,代表这款茶乏善可陈。

甚至可以说,只是比白开水多了些茶味,再无其它精彩的表现。

另外,还有一些做旧茶的茶汤喝起来,带有明显的怪味。

回想起之前有位茶友,请求鉴别老白茶的真伪,给我们寄来了样品。

那天,正好李麻花也在。

于是乎,我们俩兴致勃勃地,准备一起喝这款年份在10年以上的白牡丹。

结果,才喝了一口,差点没吐出来。

茶汤中带着股又酸又馊的气味,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猪圈里存出来的。

赶紧倒掉,收拾残局,轮流刷牙去了。

那天,为了弥补心灵受到的伤害,特意喝了我们自己家的老白茶。

正所谓,有对比才有真相。

那一刻,觉得眼前的那杯茶汤,是无比美味,堪比琼浆玉露。

不是我们嘴巴被养刁了,太挑剔,而是做旧茶实在太低劣。

更何况,不是正经的白茶工艺,谁知道里面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呢?

《6》

做旧茶,短时间内无法根除。

它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只要有人上当,就会一直存在在市场上。

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屡见不鲜。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它说“不”。

既然喝茶是为了享受和愉悦,我们又何必买劣质茶,伤害自己的身体呢?

就算价格再便宜,也不建议购买。

倒不如买些品质好的新白茶,慢慢存着,等到成为老白茶的那一天。

过程虽然缓慢,但不怕被骗,更安全。

俗话说,好事多磨。

喝老白茶,也不急于一时,边喝边存,实乃一大乐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