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奔波在百丈大山里 洪剑娜和陈小军的“医路行”

“小洪,为什么最近我的血糖特别高,是药不对还是机器坏啦?”“是血糖仪坏了,上周刚刚测过你的血糖正常,阿姨放宽心……”趁着日头还不毒,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百丈分院的全科医生洪剑娜赶回了门诊室,还未卸下急诊箱,就碰到了着急赶来的王阿姨。

70多岁的王阿姨是百丈镇石竹园村村民,患有糖尿病后就常常找“小洪”看病,没想到这一看,就过去了十几年,“小洪”也成了她的“专职医生”。“‘小洪’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平时都会记得我吃药、测血糖的时间,所以一有事就会跑来医院来问问她。”

百丈,地处杭城西北角,享有“竹海”的美誉。而竹林深处的崎岖山路,更留下了洪剑娜和她丈夫陈小军的一步步坚实脚印,守护着每个山区村民的健康平安。

没有名,没有利,是什么支持着这对白衣伉俪17年来始终坚守?“看到病人被治好后,脸上露出欢快和幸福的笑容,我心中就别提多高兴了。”“很久之后再去村民家里,他们总会记得我,感觉大家有了那种亲人间的依赖感。”在洪剑娜和陈小军看来,患者的快乐就是他们的快乐,被群众需要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他们这种朴素的信念,也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今天,记者走进竹林深处,带大家探寻这对大山白衣伉俪的动人故事。


不在急诊室,我们的职责同样是救死扶伤

这种成就感、认同感是特别珍贵的礼物

洪剑娜是地地道道的余杭人,2005年大学毕业后,她就扎根在了百丈。17年间,医院搬了地址,一批批新人进来、旧人离去,洪剑娜依然守在诊疗台前看诊、开药,越来越多的患者成了她的亲人、朋友。

在同事眼里,洪剑娜和陈小军俩夫妻是“拼命三郎”,也是令人羡艳的“神仙眷侣”:俩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陈小军回到老家工作,几年异地,2009年他选择回到了妻子洪剑娜身边,投身百丈医疗事业。

定时上门、随时问诊,有别于“城里医生”,驻扎乡村一线的医生工作更为琐碎复杂。2010年,家住老余杭的洪剑娜干脆搬到了医院宿舍,和丈夫陈小军几乎24小时。

“很感谢小军的陪伴,也想过调动岗位,但待久都有感情了舍不得。”洪剑娜坦言,百丈地区多为老年群体,其中多数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监测检查,“住医院宿舍也是我提出来的,很多时候如果早点去叔叔阿姨家里看看,就能早发现早医治了。”

上门服务

十几年来,陈小军紧紧相随,有舍弃但更多的是收获。“无论是急症室还是在社区医院,我们的职责都是救死扶伤,这种成就感、认同感是其他行业没有的,是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

2014年,杭州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作为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百丈分院内的年轻骨干,洪剑娜积极加入家庭医生的行列,负责石竹园村的签约服务。“目前我负责1000多名签约村民,原来可能只在医院忙,现在也会时不时去村里转转,看看大家的需求。”

几年前,他们的小家庭迎来了两个新成员,因此生活、工作也变得更加忙碌。怎么平衡自己的小家庭和百丈大家庭,洪剑娜笑笑说:“我们对孩子多的是愧疚,现在主要是家里的老人管着,一般周末才回去看他们,以后不忙了再多陪陪两个小家伙。”


这么多年,习惯了

我们角色身份不拘泥于医生,更像是亲人、朋友

采访间隙,洪剑娜接到了一位老人的来电:“喂,小洪啊!你现在在忙吗,我和你说……”“何大伯你怎么样?在女儿家住的舒服吗?”“我很好呀,就是有点想你们啦!”

闲聊完几分钟,洪剑娜略感抱歉说:“这么多年,习惯了。”丈夫陈小军在身旁饶有默契答道:“给村民看诊之余聊家常早就成习惯了,电话那边的何大伯就和小洪特别投缘,两人像父女般亲密。”

由于中风后一直卧床且患有糖尿病,何大伯是洪剑娜“格外”关心的随访对象之一,平时也常去帮忙处理皮肤溃烂等问题,时间久了,何大伯也对“小洪医生”特别依赖。

在某个休息日的清晨6点,何大伯看着墙上的号码拨通了“小洪”的电话:“是小洪吗?你现在有没有空?”“大伯我来了,怎么了,没摔着吧?”不等洗漱完,洪剑娜已经冲到了大伯家里那时的何大伯却有点惊诧,“小洪,你这么急干嘛?我只不过翻身不方便,早上又睡不着,才想到打电话给你。”

上门服务

看到实际情况后,洪剑娜放下心中的担忧,连连说没事没事。“现在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我,这种信任感,或许不是专家医生拥有的。”洪剑娜表示,老人是最经不起摔跤和晕倒的,接到每个电话都要特别注意,“有几次次碰到村民打急救电话前先打给我的情况,那我更不能掉链子,万一出事不堪设想。”

如今,洪剑娜利用休息时间上门成了家常便饭,穿梭竹林小径中,她的角色身份也不再拘泥于医生,更像是家人。“大家需要的是倾诉,心情好了,病情也会舒缓。”

虽然何大伯已经去了女儿家休养,但石竹园村家的墙上,仍留着洪剑娜的电话号码。如今,这串数字成了何大伯和洪剑娜的珍贵记忆,也让签约医生与居民之间温暖纽带得以紧紧联结。

深耕百丈,或许不是年轻时洪剑娜夫妇的第一选择,但记者最后问到会不会遗憾时,俩人不约而同的笑了。现在,洪剑娜和陈小军共负责1800余名居民健康服务,这份责任,和责任背后的深情厚谊,让他们选择留在竹林深处,百丈山中。

(来源 杭州日报余杭微融圈 何露露 金丹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