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南京大学强基计划选中的青岛少年,究竟什么样?

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也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更频繁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岛新闻网特别推出年度策划访谈栏目——《教育人物志》,邀请教育界权威专家、行业内领军人物、教育相关专业人士、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等不同社会人群,以教育资深媒体记者视角,全面记录每个角度不同侧面的真实发声,力求多元化、立体式展示不同人群对教育的诠释和理解。

初次见到刘元昊是在6月26日的高考招生咨询会上,当天人头攒动,气氛火爆。当很多学生还躲在家长背后低头不语时,这个瘦高清爽的大男孩站在南京大学的展位前,从自报成绩、位次到咨询强基计划排名,落落大方,自信有礼,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眼光。

填写志愿单时,招生办老师提醒他,就写一个志愿吗?他特别坚定地回应:“是的,我只想学化学。”于是,这个自己能拿大主意的男生成为了记者当天的重点采访对象。

6月28日,收到了刘元昊发来的好消息,他以综合成绩860.313分成功被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化学专业录取。

于是,有了这次约访。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被南京大学强基计划选中的青岛少年,究竟什么样?

热爱:从小情迷化学

刘元昊对化学的热爱源自于小学,那时的他就对物质世界的组成充满了好奇,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酸到底是口味还是感觉?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环绕着他的小脑袋。

六年级时,在他的坚持下,刘爸爸买了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刘元昊开始疯狂查字典,一点一点认识每一个元素,又逐渐开始自学起化学知识。在初中到高中阶段,刘元昊接触到了化学竞赛,如鱼得水,应对自如。

正是因为有化学竞赛的经历与功底,在今年的强基计划报名中,刘元昊将目光锁定到了南京大学的化学专业。

”我的目标很明确,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专业选择将始终围绕着化学。“刘元昊坚定地告诉记者。

执着:冲击强基计划

提起自己的强基之路,刘元昊有很多经验想要分享给大家:

首先,就是整合信息,研究政策。每个学校及相关专业的考试科目、成绩分配、初复试时间等等各不相同,刘元昊建议大家一定要做足功课,有的放矢。在充分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掌握更全面的信息,综合研判,再去做相应的选择。

其次,作为化学竞赛生,在报考高校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刘元昊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冲击更高位次的学校,而不仅仅局限于凭借裸考总分就能够得到的学校。

最后,刘元昊再次提醒大家,强基计划主要针对于立志投身于基础学科的学生,这期间不能转专业,甚至也会有一定的淘汰率,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严肃。

而刘元昊自己在今年冲击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时,也是过五关斩六将,依次通过材料初审、线上初试、线下复试(笔试+面试)及最终的综合成绩评定(高考成绩85%+强基综合成绩15%),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成功成为全省三名胜出者之一。

从化学竞赛到强基计划,从志愿报考上的敢冲敢拼到钟情化学专业的毫不退缩,执着,是这位未满18岁的少年身上难以遮掩的光芒。

支持:父母坚定后盾

刘元昊在高考中取得了652分的总成绩,全省位次1000名左右。提到自己的家庭,他认为,父母给予的精神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很重要,可以让他内心安定的放心去飞。

虽然刘元昊从小对化学感兴趣,但真正涉足化学竞赛领域时间却偏晚。曾经他也犹豫过要不要停课猛攻竞赛专项,但其中对于后期补足学业功课的压力和经济上的投入,使他倍加纠结,当时刘元昊的妈妈对他说:”孩子,只要你下定决心去做,钱的事就别多去考虑,爸爸妈妈会始终支持你的决定。”这给了刘元昊足足的安全感。

刘元昊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务员,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学习上的事他们基本不会多加过问。高三期间,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复习,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从不会做饭的刘爸爸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学着做早餐,然后赶去上班。晚上,刘爸爸还要给他多做一顿加餐,基本要到凌晨12点才去睡觉。刘元昊告诉记者,这一年,爸爸的厨艺突飞猛进,从小白练成了“大厨”。

感谢:学校悉心培养

“我想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尤其是在化学竞赛和知识思维包括个人表达方面,都给予了我太多的机会和锻炼。”刘元昊强调。

同时,他告诉记者,自己特别信奉“能讲出来的才是真正学会的”这句话。在初中时,数学班主任就曾安排刘元昊批改试卷,并负责难题的班级讲解。这让原本性格内向的他逐渐适应学会展现自己,不再怯场,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尤其是在中考自招和强基计划的面试中,刘元昊的临场发挥能力和表现出的自信状态,都成为了个人的加分项。

刘元昊不仅通过所在高中争取到了化学竞赛的名额,更始终和化学组老师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加上教学副校长对他的关心和鼓励,使得他在追求化学学习的道路上越发坚定不移。此外,刘元昊也会经常和老师们切磋、讲解大学相关知识点,师生之间真正践行了“教学相长”。

刘元昊和化学组老师

建议:切实解决问题

提到这个暑假,刘元昊也给新高三学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第一、一般来说这个暑假的作业量会很多,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还是尽量跟紧校内进度,争取多做多完成。

第二、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拓展,储备相关竞赛知识,对于思维的认知和提升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对有意于参加强基计划的学生来说,优势会更加明显。但开学后,就不建议再拿出大块时间挪用给竞赛题目了。

第三、进入高三,尤其是对于头部优质高中的顶尖学生来说,大面积的知识点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反而是微小的知识点容易有疏漏,此时建议大家从“切实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学习漏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