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龙年吉祥!探寻博物馆里的“中国龙”

日期: 来源:环球时报收集编辑:环球时报

龙腾日月新,华夏儿女迎来了农历龙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威武刚健、神通广大的象征,寄寓着风调雨顺、平安康泰的美好愿望。

上下几千年,“龙”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凝聚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如今,我们走进博物馆,展示在眼前的一件件龙元素文物,见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源远流长】

这条龙,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细小绿松石组成,巨头蜷尾,曲伏有致,形象生动,色彩绚丽。

绿松石龙形器——二里头文化的杰出代表,2023年伴随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开放首次公开亮相。

这是陈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内的绿松石龙形器。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为更好保护文物,博物馆里我们只能看到绿松石龙形器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埋在土里,保持着三千多年来的状态,“考古味儿”十足。

尽管功能尚未有定论,但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堪称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从这件来自“华夏第一都”的龙文物向后看,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龙的形态、内涵与功用不断充实创新。中国龙所代表的创新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古往今来,中华民族龙行天下,以旺盛的创造力推动着思想、制度、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对人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象威严】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件珍贵的铜坐龙。

它由黄铜铸造而成,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威武雄姿,浩气凛然。

黑龙江省博物馆内展示的“镇馆之宝”铜坐龙(黑龙江省博物馆提供)。

这件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北方民族女真族,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龙,也成为金代帝王喜爱的王权象征之物。

铜坐龙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细看龙的形象,它取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不同特点,创造出一个体现华夏大融合的新图腾。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包容四海、兼收并蓄,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中国龙,就是中华文明包容精神的体现。

【寓意祥瑞】

这是一条来自唐朝的龙。

龙体为铜质,铜内包铁芯,表面通体鎏金。龙身弯曲成S形,头高昂,带有三个结叉的长角后伸,紧贴头顶。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柜里,这一组6条小金龙,被称为赤金走龙。与一般气势磅礴的龙形象不同,它们小巧玲珑,雕琢朴素而平实。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上拍摄的赤金走龙(2022年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在唐人眼中,龙是吉祥瑞兽。赤金走龙打破了人们印象中“飞龙”的形象,每条金龙都有4条细直长腿,呈奔跑状。有的昂首挺胸、勇往直前,有的稍有顿足、抬头观望,体现着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专家分析,它们有可能用于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社稷平安。

中国龙既能腾飞在天,又能遨游于水,还有在地奔跑的形态,对应了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认同。

【内涵丰富】

博物馆中,龙纹饰、龙图案文物目不暇接;传说典故中,龙王龙母、龙之九子耳熟能详;民俗节日中,赛龙舟、舞龙灯其乐无穷……对炎黄子孙来说,“龙”是一个符号、一缕乡愁、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

中国龙,无处不在。

西安博物院藏千秋龙纹镜(西安博物院提供)。

西安博物院藏千秋龙纹镜,龙体遨游于天际,流云飘逸于霄汉,形态意趣生动鲜活;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南天祥绢本指画墨龙轴(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南天祥绢本指画墨龙轴,绘一龙隐于云海之中,张口吐水,气势磅礴,艺术表现出人们心中的龙形象;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画(敦煌研究院提供)。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画,画中身姿矫健的五百大龙,驮着头顶华盖的佛弟子,从天空浩荡飞来……

龙文化虽繁盛,但并不附属于任何门派,它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独立精神。

龙,寄托着中国人昂首向前的精气神,中华儿女对龙的热爱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龙文化。

今天,龙不再是神话故事中呼风唤雨的神灵、封建社会帝王的专属代称,人们越来越多地赋予它新的内涵,抒国人振兴中华之心,表民族腾飞复兴之志。(记者杨湛菲)

来源:新华社

相关阅读

  • 科味儿过大年 | 北京城里哪有龙?

  • 龙腾虎跃吉星照,福瑞迎春贺新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北京科技报从2月9日(除夕)到2月17日(正月初八),精心策划推出以“科味儿过大年”为主题系列文章,让这个春节假期充满浓浓的“科技
  • 一条龙、两条龙、三条龙……

  •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独特文化标识寓意威武刚健象征智慧吉祥千年来,无数先民将龙的意象镌刻在文物中龙年将至让我们跟随历史的
  • 锦绣中国年·太原丨以文铸魂惠民生

  • 在北齐壁画博物馆感受国乐之美。王昕 摄太原市图书馆剪纸迎春。张昊宇 摄岁月更迭,华章日新。太原拥有5000年文明史与2500多年建城史,山水形胜、文物富集、人文荟萃、文脉绵长
  •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 游客在“霸府别都”单元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晋阳城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在考古互动区,孩子们体验考古常识互动游戏。在文创区,游客购买文创印章,留下自己的“考古印记”。游客在
  • 是loong还是dragon?“龙”怎么译不是小问题

  •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不仅国人翘首以盼,许多海外人士也乐在其中。很多人注意到,在一些英语表述中,“龙”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这里头,有什么门道?其实,至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
  • 新春来长春,欢乐过大年!超多文化活动登场~

  • “文化大餐”“龙”重登场图源丨长春日报摄影 赵滨龙行龘龘,辞旧迎新龙年新春将至我市各类春节文化活动“龙”重登场以不同的文化元素和活动主题为人们献上异彩纷呈的“文化
  • 文物拜年!龙年“龙”门阵摆起来

  • 来成都,领略年味浓浓的春节。在成都,迎候气象万千的新年。随着甲辰龙年脚步渐近,春节的喜庆氛围越来越浓!大年初一至初八,“博物集”栏目携手成都各大博物馆及成都非遗中心,每天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龙年吉祥!探寻博物馆里的“中国龙”

  • 龙腾日月新,华夏儿女迎来了农历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威武刚健、神通广大的象征,寄寓着风调雨顺、平安康泰的美好愿望。上下几千年,“龙”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凝
  • 中消协提醒春节假期旅游出行等谨防套路

  • 在中消协梳理的2023年消费投诉热点中,“旅游出行投诉”“公共充电站消费体验差”位居前列。中消协提醒消费者,春节假期走亲访友、旅游出行要注意防范套路、维护自身权益。在旅
  • 刘谦回应再登春晚:魔术就是要亲身体验

  • 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 在龙年春晚的舞台上,刘谦带领全国人民一起玩扑克牌魔术。有网友形容,好像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春晚团建。也有人表示,刘谦魔术回归,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刘谦再
  • 万宁在热门景区景点开通免费摆渡车

  • 近日,万宁市通过在山钦湾、石梅湾、日月湾等热门景区景点加大警力执勤、设置免费摆渡公交线路的方式,全力保障市民游客公共交通出行需求,让群众春节期间在万宁过得开心、
  • 和平区邀请“客人”在沈阳跨年迎春

  • 春节回家过年,是每个游子心之所向。2月9日,除夕夜,为了照顾不能回家过年的“客人”,和平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意举办了一场温暖、温馨、温情的跨年活动,看春晚、包饺子、吃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