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医生为74岁患者拔除在心脏“狂飙”的起搏电极

日期: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收集编辑: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讯(贺迪 记者 郑亚雷)“成功拔除心脏起搏电极。”心脏DSA手术室外,观摩手术的医生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3月10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医院副院长李伟杰教授为一名老年男性患者成功拔除了断裂的心脏起搏电极,并为患者植入新的起搏电极。

  断裂的起搏电极似“毒刺”  在心房“狂飙”

  74岁的患者成先生(化名)2年前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房颤、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了一枚单腔心脏起搏器,术后症状缓解。十几天前,成先生突然再次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程控发现,起搏器“罢工”了!在当地医院完善检查后显示,起搏电极已经断裂,移位到心房。“拍了胸片,医生说是断了的起搏电极一头在心肌里悬着,另一头绕成一团,还不知道在哪里黏连。”成先生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断裂的起搏电极本身有弹性,会来回弹摆,再加上心脏里有血流冲刷,容易形成血栓;摆动的电极又有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而成先生又是一名长期服用利伐沙斑抗凝的慢性房颤患者,拔出旋在心肌内的起搏电极风险极大。

  “我们这里做不了,但我在西京医院实习时见过李伟杰教授做过类似手术。”当地医院的医生给成先生介绍了自己在西京医院时的老师——李伟杰教授。

  全国大部分医院都能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但能拔除起搏电极的医疗机构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因为风险和死亡率都极高。断裂的起搏电极与血管及心内膜粘连严重,拔除起搏电极时可能会出现心肌撕裂、心脏穿孔、血管破裂、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更何况是高龄、起搏器植入时限较长、心功能差的成先生。

  李伟杰教授十分重视慕名而来的成先生,第一时间向心脏病院院长王海昌教授汇报情况,医院大力支持,优先批准此次手术特殊器械——“起搏电极抓捕器”的审批采购。根据成先生的病情,科室展开了激烈的术前讨论,李伟杰教授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各种紧急预案。心脏病医院副院长张金洲教授也积极配合,备台必要时心脏外科手术。

  4小时手术 逮捕58cm的“在逃起搏电极”

  手术当天,麻醉手术科、超声诊疗科、心内、心外多学科联手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术中,孙书红医师首先切开起搏器囊袋,游离出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发现起搏电极完全断裂,连接于起搏脉冲发生器,残端约10cm;考虑患者为起搏依赖患者,需再次植入新的起搏电极导线,穿刺了腋静脉,放置导丝;同时,李伟杰教授穿刺了左、右股静脉,于右股静脉置入了”抓捕器”,左股静脉备用临时起搏通路,以防术中出现心跳骤停。为了准确抓捕到心房内的在逃起搏电极,李伟杰教授将导管室的X光机球管调整成了冠脉模式,这就意味着在抓捕过程中,医生要比平时的手术“吃”更多射线……

  在透视模式下,抓捕全凭医生的经验与手感,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在场外观摩手术的医生同样为李伟杰教授捏了一把汗,“找到了!”电子屏里抓捕器向在逃起搏电极“发起进攻”,一把逮住并顺利拔出一根长达58cm的起搏电极。

  手术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起搏器是成先生的“刚需”,“患者成先生体内起搏器还有6.5年的使用年限,换一根新的起搏电极,继续使用成先生原有的起搏器。”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这是李伟杰教授对自己一贯的要求。

  手术历时4个多小时,脱下厚重的铅衣,李伟杰教授的汗水浸透了洗手衣。拔除“夺命线”,续航“生命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将于近日出院。

相关阅读

  • Food Vision 讲座火热报名中 | 食品加工与检测

  • 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与社会发展。目前食品营养安全以及相关技术应用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为了与食品科学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共同探讨新前沿、新领域、新方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医生为74岁患者拔除在心脏“狂飙”的起搏电极

  •   阳光讯(贺迪 记者 郑亚雷)“成功拔除心脏起搏电极。”心脏DSA手术室外,观摩手术的医生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3月10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医院副院长李伟杰教授为
  • 与民共筑反诈“防火墙”

  •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防范各类电信诈骗安全意识,维护群众利益,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民辅警深入辖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讲活动,有效提升辖区群
  • 工作队情系务工群众 暖民心催奋进

  • “劳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出门在外大家要相互关照,家里有什么困难及时联系工作队或村干部。”3月15日,巴州农业农村局驻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工作队与村“两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