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点杯奶茶近百条数据泄露

日期: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收集编辑:中国经济周刊

消费者点1杯奶茶,却产生87条数据,这些个人数据流向了哪里?谁搭建了这样的技术平台来搜集个人信息?


此前,上海市消保委调查了上海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快餐店,发现某网红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就可产生87条数据。调查发现,这些店铺累计产生的数据已超100亿条。其中,涉及消费者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经度纬度等敏感个人信息的达6.7亿条。


如今在餐饮店扫码点单似乎已经成为“默认选项”,一些商家却存在对顾客个人信息“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问题,有的餐饮店的点单小程序要求消费者必须提供手机号,有的要求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有的要求必须注册成为会员。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搭建这样的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技术平台,门槛很低,费用也不高。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大量开发扫码点餐小程序的个人买家或技术公司,他们宣称一天左右时间就可搭建完成。有的开发者甚至表示,“很容易”获取用户的头像、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定位等敏感个人信息。


仅仅是扫码点餐之间,自己的个人信息就被商家“一网打尽”,这让人细思极恐。原本,消费者配合商家扫码点单,给商家减轻了服务压力,降低了人力成本,却在不知不觉间被攫取了宝贵的个人信息,还得被迫接受商家的精准营销、广告推送,甚至无法保障个人信息不被再次泄露。


隐蔽性强,用户很难察觉,扫码点单背后的灰色操作肆意侵害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利,消费者形同“裸奔”。


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说,强制“扫码关注”是一种形式上自愿,实质上的强制,消费者实际被剥夺了自主选择权,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商家“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最小必要性”原则必须是商家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定前提,但是,像点一杯奶茶就要提供87条数据,收集这么多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在哪里?违反了法定的“必要性”原则,就应该有处罚措施。


《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明确,处理敏感个人信息还应当取得消费者的单独同意。那么,目前公司开发的小程序,能够轻易地收集用户的手机乃至人脸等敏感信息,是不是有违法之嫌?这种灰色操作必须纳入平台、行业规范的日常监管当中。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并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约谈劝喻、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不能只有曝光没处理,法律的规定已经明确,要向“灰色操作”动刀了。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阅读

  • 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中消协出手!

  • 中消协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停车缴费、点餐、购物等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成为一种常见做法,但却因为部分场所设置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人
  • 中消协:遇强制关注公众号 消费者有权举报拒绝

  •   停车缴费、点餐、购物……如今,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常见做法,但这种本该“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却因为部分场所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
  • 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中消协出手

  • 中消协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  停车缴费、点餐、购物等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成为一种常见做法,但却因为部分场所设置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
  • 新乡市消协发布端午节消费警示

  • 端午节临近,粽子的消费进入高峰期,伴随夏季气温的升高,饮食的安全风险也大幅度增加。为此,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端午节消费警示,确保广大消费者在端午节期间吃得放心、购得舒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点杯奶茶近百条数据泄露

  • 消费者点1杯奶茶,却产生87条数据,这些个人数据流向了哪里?谁搭建了这样的技术平台来搜集个人信息?此前,上海市消保委调查了上海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快餐店,发现某网红知名连
  •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 潮涌东风劲,扬鞭逐新程。在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两年来,浙江银保监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助推浙江高质量
  • 光明荔枝音乐节|这个夏天共赴一次音乐狂欢!

  • “粽”享音乐“荔”即出发“枝”等你来6月22-24日深圳光明虹桥有“爱”端午不如见面翻身乐队、一路向南、铭正桔乐队……偶像实力派歌手云集边吃荔枝边看秀票券有限,先到先得
  • 肥城市汶阳田麦收图鉴

  • 仲夏时节,麦浪翻滚,金穗飘香。在广袤无垠的汶阳大地上,麦田里机声隆隆,烈日下人车穿梭,奏响了一曲高昂、雄浑、热烈的丰收乐章。为展现汶阳田高产丰收的美好时刻,肥城市汶阳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