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湖州安吉)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日期: 来源:消费日报网收集编辑:消费日报网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当天,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主办,安吉县人民政府、湖州市文物局承办,安吉县文物局、安吉县人民政府递铺街道办事处执行承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湖州安吉)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

此次活动以“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展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成果新进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在致辞中表示,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百年党史。去年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文博强省建设新征程。推进文博强省建设,全面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贡献浙江文物力量,是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浙江文物工作的“一号工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推进文博强省的征程中,各地要携起手来,在保护、利用、社会参与等方面聚合力、做表率、见成效。

文物工作硕果频出,彰显文物资源魅力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定民族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过去的一年,浙江文物系统积极进取、踔厉奋发,推动浙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

在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颁奖仪式中,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博物馆“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这是浙江连续第8年荣获此类奖项,得到当年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的最高水平的高度认可。

今年,国家文物局首次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浙江省中国丝绸博物馆“建设丝绸之路数字文物共享平台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案例成功入选优秀案例。在第五届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活动中,浙江省文物安全银盾督察队荣获第五届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团体,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嵊泗航标管理站灯塔长刘生龙荣获第五届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个人。

现场,第十七届(2022年度)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获奖单位代表上台领奖;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第五届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等名单、奖项正式发布。

今年初,首部全面阐释中华文明发展与浙江文化历史贡献的考古研究成果——“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第一辑新书首发。据了解,该系列丛书共包含11本,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的20位专家倾力打造,系统梳理80多年来浙江考古成果,深入发掘浙江文化根脉和传承体系,力图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浙江材料支撑,进而长时段、多角度呈现浙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卓越贡献。在此次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也精心筹备了一个赠书仪式,安吉县图书馆,安吉县业余文保员,安吉宋茗白茶博物馆负责人和学生代表等上台接受赠书。

创新遗址保护利用,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浙江省安吉县,依托“十四五”国家级大遗址安吉古城遗址而展开。遗址始建于春秋,沿用至魏晋,总面积33万平米,是越国早期重要都邑、秦鄣郡郡治所在地。龙山墓群保存有越国贵族墓葬268座,其中有八亩墩、九亩墩等隍壕围护的王陵大墓,是研究越文化的珍贵资料。

近年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越国王陵大墓D107(八亩墩)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绿松石等各类精美器物1000余件,发现目前国内已发掘越墓中最长的器物坑(23米),并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前20强和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去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浙江省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评定命名,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

活动现场,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举行,旨在表彰该遗址公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供中国经验等做出的卓越贡献。此外,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安吉县教育局等单位还与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签订研学实践合作协议,鼓励帮助青年学子树立起保护珍贵文物、弘扬传统文化、守护民族根脉的远大理想,让考古发现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第一讲堂。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如何守护好、传承好千年文脉,不仅是有关部门、属地镇街的工作职责,也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此,浙江各市纷纷成立了文物保护志愿队,发动喜爱文物的群众一起来参与,保护他们身边的文物,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启动仪式上,全省各设区市文物保护志愿队和湖州市各县(区)文物保护志愿队代表接受授旗。

做好文物宣传推介,激发文化自信自强

为了兼顾文物安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扩大浙江考古遗址公园的影响力,在本次活动现场,还发起了以“共推传统文明 共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长三角媒体关于浙江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联合推广计划”,首批媒体代表共同签署倡议书,同意加入推广行动,推动文化资源与媒介资源深度融合,更深层次挖掘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展现更加丰厚的浙江历史脉络。

文物和文化遗产除了发掘和保护工作,还需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增益旅游历史文化底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浙江省文物局以浙江文物标识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打造出5条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物主题游径,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物遗产“动起来、活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今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包括安吉白茶)”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契机,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非遗手工炒茶、非遗文创、非遗手工艺、非遗美食等各类展示展销摊位。同时,安吉“以竹代塑”主题临展免费开放,以生动形象、可触可视的形式,为公众提供多样化文博内容供给,展现非遗文化活力和价值内涵,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播与传承。

此外,主办方还邀请省级文博单位设置了特色展示摊位,相关专家为市民游客进行免费鉴赏和文物鉴定讲座,结合现场文物普法宣传展板等,以生动形象、可触可视的形式,为公众提供多样化文博内容供给,展现文物资源活力和价值内涵,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人民共享。


相关阅读

  • 海淀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圆明园举行

  • 为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进程,6月9日,“赓续历史文脉寻迹三山五园——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自
  • 广东革命文物彰显新价值

  • 象征特区精神的孺子牛雕塑。 鲜活故事、红色文物、革命遗址,串联起生动的文化符号,广东的革命文物正重新焕发光彩◎《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通讯员/粤文旅宣 发自广州◎本文责编
  • 企业吐槽无利微利,利润去哪儿了?

  • 潮新闻 记者 夏丹“原来企业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现在连刀片都没了。”最近,涌金君在制造企业采访,听到这么一句吐槽。再一问,发现 当下“无利”“微利”的制造业企业,并非个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这类肺癌术后吃药三年,5年生存率提高到88%

  • “得了肺癌,究竟能活多久?”既是患者最关心的,也是医生之问;“肺癌术后,还能/要做些什么”则是第一问的支撑。如今,可手术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迎来了答案——术后使用第三代药物3年
  • 前4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

  •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韩鑫)记者近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4月,我国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延续回升向好势头,其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4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150亿元,同比增长
  • 性别平等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 来自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展会上向参观者讲解自主设计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编者按 本文将生理性别、大脑认知风格以及性别角色三者组合构成多维